旅遊景點

  • 黃偉墓
    黃偉墓造於嘉靖十七年(1538年),坐落在太武山北麓「斗門重劃區」的坡地上,位置在後水頭與斗門兩村間,因穴形如鳥張翼狀,穴稱「飛鴉落田」,氣勢頗為雄偉。前臨平疇,有斗門溪與金沙溪自二側緩緩流過,再會聚於墓前方不遠,背負太武山,以福建海岸諸峰為朝山,當時被列為金門四大風水吉地之一。
  • 西山前李宅
    係李氏先民於清末遠赴南洋經商致富後,反鄉起造的華屋,包括前座與後座兩幢合院建築,現為縣定古蹟。門牌17號的前座建於清光緒10年(1884年)為五開間三進式合院,因落成時共有16個房間,故俗稱"十六間厝"。門牌18號的後座,比前座早落成4年,全屋有前後廳,東西廳、二櫸頭、人稱"大六路",雖只有兩進,但
  • 南山林道
    南山林道沿線林蔭夾道,是金門最佳的賞鳥地點之一,漫步其中,可見南山附近之田園景致,成片的高梁田,遠近鳥聲間歌入耳,不時出沒的環頸雉與各式鳥類,如椋鳥、戴勝、白腹秧雞、金背鳩等,可以給您意外的警喜與不一樣的體驗。
  • 中正紀念林
    緊鄰太湖北岸,大門係仿浙江民居而建,門前亭軒聳立,兩旁石牆上設有漏窗,幽靜的林園風情便在窗櫺間隱隱透露。紀念林廣達6公頃,青青山野隔著一方池水與大門相望;池上有曲橋,水榭,迂迴曲折,交疊有致,池下則是荷花,睡蓮相互爭艷;池塘外的榕、杉、樟樹茂密成林,幽靜步道穿梭其間,呈現出庭園造景與山林綠野兼具的特
  • 王仁吉、王仁乾、王仁忠兄弟洋樓
    建於1934年,為王仁吉、王仁忠赴印尼從事小販、貿易、土產買賣致富,僑匯返鄉由王仁乾於金門監工興建,聘請廈門鼓浪嶼司傅設計,建築材料部分取自福建,花費3000多塊大洋,工期費時3年多,1965年整修後落,1980年增建前埕周邊圍牆,1981年整修出龜洋樓屋頂。
  • 東沙尾風獅爺
    東沙尾風獅爺(74公分,石雕、立姿)原深埋於土中,直至一九九四年左右方才出土的東沙尾風獅爺,底部保持原石模樣,呈三角錐狀。造型上來看,我覺得比較像ㄟ「河童」...(─﹏─||)沙美(沙尾)因位在金沙灣內之沙灘旁而得名,而「東沙尾」係因其位在田浦溪中游之尾端而得名。就兩者的相對位置而言,前者在「過西」
  • 愛國將軍廟
    這是當地居民為了能讓在金門因戰爭或因事故往生的軍魂能安息不來作祟擾民而建立的。 金門最大的愛國將軍廟首推李光前將軍廟,而在庵前牧馬侯祠附近也有一座愛國將軍廟。
  • 何氏洋樓
    建於1900(光緒26)年以前,由大陸司傅設計,為何成龍的爺爺於新加坡、呂宋經商致富後僑匯返鄉興建。
  • 北嶽廟
    北嶽廟位在金門東北角的五虎山麓,據傳始建於南宋,明嘉靖年間,倭寇上岸,毀山西民寨,北嶽廟位在其中,也遭波及,後經修復,又於清末時期被強風摧毀。民國六十八年,在山西鄉民及旅外鄉僑支助下倡議重建,七十三年竣工而成今貌,廟內供奉北嶽王公王娘及刑王爺。在本島寺廟規模中,北嶽廟的主體規模堪稱屬於較大型者。楹聯
  • 張文帝洋樓
    建於1936年,由馬來西亞華僑張文帝寄款回鄉興建。1936(昭和11)年至1945(昭和20)年日軍駐紮於此;1948∼1958年國軍駐紮,1958∼1989年為憲兵隊駐紮。
  • 玉章路登山步道
    玉章路牌坊,這裡便是太武山歩道的起點。上頭刻著「玉章路」的高大牌坊,有著綠色琉璃瓦的屋頂及白色牆身,透露著一股莊嚴氣息。資料來源:交通旅遊局
  • 觀日步道
    由海印寺旁,沿著玉章路還可以參訪以下景點:頑石點頭勒石此石之鐫刻者張再興與毋忘在莒鐫刻係同一人,為譚伯羽所題,其曾任國策顧問。步雲梯口 列名太武山十二奇勝之一,開闢玉章路後,僅存殘跡。這個沿著花崗岩壁開闢的步道,一側便是懸崖,因此視野極佳,可以清楚眺望金門整片東南角,日出時分更可在此欣賞朝陽東升。觀
  • 保生大帝廟
    烈嶼大道公廟初建於明代初期,尊為烈嶼全境共奉的神佛,由全島各村落分成八股輪流當爐主,故稱為八保老大。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佔據台灣的荷蘭人結合海寇,大肆出沒廣東福建沿海,強奪劫掠,毀舍擄人,危害民生,烈嶼大道公廟也在這段時期被上岸的荷寇焚燬,保生大帝神像暫由廟祝遷奉於西方村佛祖宮避難,
  • 勇士堡
    勇士堡與鐵漢堡之間有地下坑道相通,碉堡外圍有3米深的戰車壕,進出全靠一座小橋;堡內四通八達的坑道連接各機槍陣地及砲陣地,並有彈藥庫、中山室與寢室等狹窄隔間,足以想像昔日阿兵哥的生活起居;地面通道保留了反共殺敵的標語,見證著兩方對峙的一段歷史,通道盡頭的高台可欣賞美麗的海上風光。
  • 真武廟
    中墩真武廟始創於清代,經過數度修建,始終礙於經費使規模無法擴建,近代以來,民生樂利,加上烈嶼鄉僑民多旅居汶萊,本世紀以來許多事業有成的旅外鄉僑,乃紛紛捐款獻地建寺廟宗祠,真武廟也在民國八十年重建今貌,主祀玄天上帝及池王爺。楹聯:拜亭前柱聯:出寶院修來玉體;入述當鍊就金身。拜亭後柱聯:願祝天尊無量壽;
  • 【金門景點】金門莒光樓-金門旅遊人氣指標景點
    金門景點,莒光樓,已是金門象徵性的旅遊景點指標。樓高三層,背山面海的最佳視野。 在金門隨處時而可見的象徵金門特色電話亭。 樓高有三層的莒光樓,內部可進入參觀,也可預約解說員的專業解說,即使自由行也可以玩得有內涵。
  • 睢陽府廟
    金門城傳說明代某一年夏天,有一個人焚香請示神明後在廟裡休息,睡夢中得神明指示:「要富西門外,要貴北門外,要丁東門外,要興南門外。」後來得到證實,興的是位於南門外的厲王爺宮。清代設金門鎮總兵,衙署遷到後浦,厲王爺也隨城隍從金門城分靈後浦,擇地水門建廟,可見其興旺與受民崇拜之程度確是不假。楹聯:大門聯:
  • 洪克保番仔厝
    創建於1938(昭和13)年,為洪克保之子至新加坡經商僑匯返鄉興建,聘請大陸及金門本地匠師興建,建材均為大陸材料,於1949年至1950年間曾作為村辦公室,1998年前後整修第一落屋頂。
  • 英巖廟
    英巖廟位在英坑右側入口處坡上,原為水尾宮,是制右側溪流之水煞,近期以來,附近地貌改變,溪流淤塞,水尾之實已不存在,廟宇重建後改名英巖廟,主奉恩主聖侯。
  • 溪邊風獅爺
    溪邊風獅爺(90公分,石雕,立姿)溪邊和下湖之間有一小溪,上游即「後壟溪」,源自後壟一帶,相傳明朝時,海船可沿溪上溯太武山「石船頭」(因此,太武山上有「倒影塔」),為一大河流,溪邊近在河口,因得此名。自十六世紀中葉明朝以來,溪邊一名使用已超過四百年,古時候屬十八都滄湖保,今屬金湖鎮溪湖里。溪邊 村,
  • 昭應廟
    馬巷元威殿,俗稱池王宮,又名元威堂,奉祀池王爺。《同安縣志》和《馬巷廳志》對池王神歷史淵源記載曰:元威殿在五甲街,相傳神為武進士池姓,于耆老夢中得之,後現像里社、鄉人鳩眾建廟,遇有疾疫,禱告甚靈,時稱為池王爺。池王爺,名然,字逢春,又名德誠。原籍南京,明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武進士及第(文中舉人
  • 黃卓彬洋樓
    建於1920年代,為黃卓彬自新加坡寄錢回鄉興建,完工後供居住使用,八二三戰役前國軍亦曾入駐,1999年後出借給歐陽少華一家。建築平面格局為兩層樓五腳基洋樓加前迴向,本體牆身材料為五腳基洋樓,側、背面下緣花崗石,上緣3塊掏紅磚,屋身構造為下緣斗砌磚牆,上緣抹灰,採硬山擱檁。
  • 南門傳統建築群
    金門城南門建築群落為僑匯閩式建築,聚族而居之小規模聚落,整體保留完好,四棟建築組合為整體的傳統居住環境,建築形式相近,但仍各有特質,其營建技術具一定的水平、木作、木雕具藝術價值,其埕及隘門、院門合圍之院落,代表當地民居特色風格,具文化及歷史價值。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