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Code : 001011
基隆
台北
新北
桃園
新竹
苗栗
台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台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台東
澎湖
金門
馬祖
旅遊景點
台南菁寮老街
菁寮老街,後壁區「菁寮」曾是八掌溪沿岸最繁華的聚落,俗稱「北勢街」的古老街屋即是最熱鬧的商店街,亦有數家「酒家」「查某間」「販仔間」「漢藥舖」「傢俱店」「美容院」「自轉車店」「布行」「鐘錶店」「棉被店」「撞球間」聚集於此,顯見此地的高經濟能力,經過七十年八十年歲月的演變;當地古老街屋可為歷史做見證。
後壁火車站
驅車在台1線上南下往台南市方向,過了後壁陸橋,很快的就看到後壁火車站,後壁火車站是台鐵西部幹線台南市最北的車站,屬於3級車站,在這個車站出入大部分是通勤學生、上班族,一般必須搭乘電聯車或平快車,才能親眼目睹這個車站的美麗。車站為傳統的木造建築,創建於日治時期明治35年(1902年),昭和16年嘉南大
麻豆教會
麻豆教會創設於1891年,1895年發生了台灣教會史上著名的「麻豆事件」,共有19人遇害罹難。事件發生後,教會被迫暫停聚會,直到日軍平台之後,禮拜堂才遷往牛磨店。教堂現貌於1978所建。(資料來源:南瀛教會誌)
月津港 聚波亭大眾廟
明永曆16年(1662),鄭成功部將何積善將軍,在現在的大眾廟前闢港,港內船帆商旅聚集,何積善將軍有感於商旅往來勞頓,便在碼頭西側古榕樹下,蓋了一座涼亭供商旅休息之用,由於月津港是由急水溪、八掌溪與海水所匯聚,故取名為「聚波亭」,文人雅士常聚於亭內,吟詩頌景,佳句不少,「聚波漁火」即是古月津8大景之
台南鹽水老街(鹽水橋南老街)
橋南老街位於鹽水港的舊港口邊,是鹽水區最早的一條街道,是清領時期鹽水通往南部鄉鎮的交通要道,昔日商家林立、商賈大戶錯落,相當熱鬧。如今時代變遷,橋南街沒落,不過當年流行的住商混合傳統街屋,至今仍挺立。在主屋與街道間延伸成一座單層的單坡向屋簷,古稱「亭仔腳」,供行人遮陽避雨之用,老屋店鋪正上方能保留當
佳里金唐殿
無
重道崇文坊
重道崇文房創建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用以旌表府城林朝英樂善好施、修建台灣縣學文廟。是役,嘉慶九年興工,十二年竣工;惜原碑未存,僅有捐題碑記傳世,存於台南市大南門碑林,而落款年代則為嘉慶十九年。坊原立於龍王廟(址在今台南市警察局刑警隊)前方,日據昭和九年(1934年)開闢今南門路,拆廟移坊,乃
台南消防隊第二分隊
台南市消防隊第二分隊及保安警察隊第五總隊大樓為日治時期之台南合同廳舍,是當時消防詰所,警察會館及錦町瞥察官吏派出所之所在地。建築物為台南州土木課營繕係所設計,中央高塔興建較早,約為一九三O年(日昭和五年),為紀念消防隊有功者住吉秀松而建,可謂是當時台南市區中最高之建築之一",一九三七年開始增建成為今
英商和記洋行舊址
和記洋行本店於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設立於廈門,爾後分別在安平及大稻埕設立據點,負責人分別為羅拔.克萊(Robert Craig)及卡利那(F.Gardiner)。和記洋行經營項目包含茶葉與保險之代浬,西元1870年後為台灣五大茶葉出口商之一。
南寮鹽田生態文化村
「台南市鹽田生態文化村」位於台南鹽田南寮前安順鹽場,是日據時代台灣第一個瓦盤製鹽工業區。「台南市鹽田生態文化村」與緊鄰的「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總面積佔地共355公頃。在我們的細心規劃下,創新概念,並結合既有的歷史古蹟,加上新開發的賞鳥生態專區,「鹽田生態文化村」將完整重現「瓦盤製鹽工業」、「鹽村文
蘆竹溝漁港
蘆竹溝位於將軍溪出海口北岸,早年此地的溝渠眾多,必須以蘆竹搭建便橋才能入莊而得名,庄北蘆竹溝漁港是昔日台南市3大漁港之一,今港已衰,漁船多為機器膠筏,是全市最大的膠筏漁港。
四草綠隧
位於四草大眾廟後方排水道,曾是全台最集中的欖李純林,是台南市最佳紅樹林自然觀察區,分佈三種紅樹林植物:最多的海茄苳,次為最耐鹽的欖李,紅海欖只有幾棵。觀察四草紅樹林,可先從大眾廟後方的小坡上瀏覽全區,俯瞰紅樹林的樹冠層,能清楚看見紅樹林間活動的鳥類、招潮蟹約六種及彈塗魚,搭乘觀光船進入紅樹林隧道,體
侯伯往上茄苳樟樹綠色隧道
後壁區位於台南市最北端,嘉南平原中北方,八掌溪南方二公里處,為八掌溪與急水溪沖積而成之狹長平原。地勢東北部較高,向西傾瀉,全境大多屬嘉南平原。北和西隔著八掌溪與嘉義縣水上鄉、鹿草鄉為界,東接白河區,東南鄰東山區,南與新營區毗連。面積為72.2189平方公里。由於具有豐富的水資源,遍植水稻,是嘉南平原
鹽水蜂炮
鹽水蜂炮的習俗始自清領時期,相傳光緒11年夏天,鹽水地區發生大瘟疫,上千名街民死亡,地方民眾祈求神蹟降臨,最後武廟關聖帝君降旨遶境降魔,指使元宵夜由周倉爺前導,關帝神轎押陣護隊,信徒尾隨繞走疫區,沿途燃放炮竹直至天明。遶境結束後,鹽水疫情就此消退,民眾感念神恩,每年元宵夜沿襲成例,演變為今日赫赫有名
光和教會
「光和教會」位在台南的左鎮,創設於一九五六年,是左鎮教會為了響應總會設教百週年倍加運動時提出開設的,屬左鎮教會支會,於一九九三年升格為堂會。 (資料來源:南瀛教會誌)
佳里聖三堂
佳里聖三堂位在台南市佳里區,於1954年由方濟會德國籍神父邱懷士所創設。聖堂名稱以「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之全能造物主命名。(資料來源:南瀛教會誌)
安平天后宮
媽祖係於西元1668年隨船護祐鄭成功率舟師復台,於西元1668年建廟。蘇同炳氏著臺灣古今談「最早的媽祖廟」一文稱:「臺灣各地建立最早的媽祖廟,當推澎湖的天后宮,其建立時間可以上溯到明神宗萬曆以前。原因是澎湖群島很早便有大量的中國漁民定居,而臺灣之移植,則要遲在半世紀以後。澎湖天后宮之外,臺灣本島的媽
鄭成功文物館
「鄭成功文物館」前身為「台灣史料館」,日昭和七年(西元一九三二年)創建於安平台灣城內;其後遷移於台南州廳右前兩廣會館,改稱「台南市歷史館」。西元一九四五年於赤嵌樓重新設立;及至西元一九六四年延平郡王祠暨新館建成,乃移赤嵌樓舊址於新館,並易名為「台南市民族文物館」;西元二OO三年文物館重新整理完成,遂
保安車站
買過「永保安康」火車票的遊客,一定都對保安車站這處小巧可愛的景點不陌生。保安車站同時也是台鐵目前現存幾個木造車站中,保存相當良好的一座,車站站體是以阿里山檜木建造而成,仔細觀察,還可發現車站並沒有任何一根鐵釘,而是以榫接方式建構,屋瓦則為日本瓦,整體風格古樸典雅,是到訪旅人必會拍照留念的迷你車站。
後壁下茄苳旌忠廟
建立於康熙年間迄今已有三百四十餘年之歷史,供奉武穆岳聖王(岳飛),境民稱「元帥廟」與「泰安宮」聳立在茄苳村庄內東西兩側,同為三十六庄下茄苳堡之總廟。昔時下茄苳堡是一個興盛的大部落,清朝百總一員兵 100 人官衙曾經設置於此,是時近郊中水稻,為不明之物偷食,庄民協商輪值看守,終見有一匹白馬,按時來喫食
蔴荳古港文化園區
水堀頭屬於倒風內海的3叉港,佔地利之便,船隻可直通福建,水堀頭舊港曾是主要的砂糖、鹿皮出口港口,商船在水堀頭靠岸卸貨,繁華一時,可以稱得上是麻豆的發跡地。《諸羅縣志》中除載有平埔族人為主的麻豆社外,也有漢人為主的麻豆街,漢人移民台灣之初期,大多聚居在海岸港口,而這些港口往往成為街市,麻豆街舊址即位於
鹽水印度紫檀綠色隧道
將印度紫檀的木材剖開,木材呈紫紅色,故名為「印度紫檀」,它的原產地為印度、爪哇、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波里尼西亞等地。印度紫檀枝葉平面開展,層次分明,葉片優雅清新。冬季會落葉,通常全數掉光,看起來像是枯枝一般,別有一番風味;到了春天開始萌芽,其萌芽性極強,側枝生長迅速,造成寬廣的庇蔭效果,種植印度紫檀的
新化區知義社區
本地三分之二為山坡地,虎頭埤及中興林場部分皆為其範圍林場占很多部分,善用自然森林資源將野生動、植物引入環湖步道,是居民遊客踏青健行、森林SPA的好地方,每到知義林場就宛如脫離世界一般輕鬆。 還有虎頭埤風景區、來來渡假遊樂世界、臺南農業改良場,並規劃有自行車道、環區觀光路線、民宿提供,利用社區義工做導
|«
««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
»|
©1995 - 2025
HOHO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