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圓山坑道
    「圓山坑道」係中央政府因應二次戰後戰備、軍事、防空與避難之需,挖鑿圓山北側山麓岩石興建而成,長度約115 公尺,施作工法細膩精緻。建築內襯為鋼筋及混凝土灌注,呈圓拱形與馬蹄形之樣式,結構堅固,可抗拒爆震。坑道內部留存許多早期戰備構件,如:雙層防爆門、PASS BOX(傳遞箱)、排水溝、吊床掛勾等,具
  • 學學文創
    內湖的學學文創是一間定期舉辦許多藝文與生活風格的講堂,從各種創作實務課程到文化觀念,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進行文化學習,於1F入口大廳處,則規劃有展覽場地「學學舞台(Xue Xue Stage)」,以「創意」、「文化」、「美學」為主要核心進行展演活動,空間設計融入現代時尚。聽完講座、看完表演還可以到二樓
  • 社子島環島與二重疏洪道自行車道
    社子島位於基隆河與淡水河之交匯處,地質為沙洲型態,該地區處處可見稻田橫亙,菜園綠茵,展現老農村民風純樸的美麗景緻。該地區利用堤頂建設自行車道,吸引許多自行車愛好者前往,社子島沙洲沙尾可以看見基隆和與淡水河交匯波濤澎湃的景象,每當夕陽西下,金黃色落日餘暉揮灑在河面上閃閃動人,遠眺大屯山及觀音山綿延天邊
  • 孫運璿濟南路寓所
    1.建築物約建於1930年代,原為日據時期日本三菱重工業之社長宿舍,位於殖民城市官員住宅區之中心。光復後輾轉由台灣電力公司使用,本建築物係孫先生擔任臺電總經理、經濟部長及行政長任內使用,自民國51年至69年間入住於此18年,堪為代表台灣經濟、科技發展及國家現代化過程之重要推手的寓所,具歷史、文化及人
  • 臺北松山機場觀景台
    臺北國際機場觀景台於2010年11月重新開放,位於第一及第二航廈間3樓,占地約545坪。觀景台植栽美化,採用適應台灣氣候的鐵木,具低輻射熱的好處,此外為符合國際機場的形象,特別選用世界級西班牙設計大師Alexander Lotersztain所設計,取名"Twig"(意為嫩枝),
  • 士林神農宮
    士林神農宮俗稱「舊街廟」,與芝山巖惠濟宮、新街慈諴宮並稱為士林三大廟,也是廟齡最古老的一座。根據現存清乾隆年間的《芝蘭廟碑記》得知,最早可追溯至康熙48年(1709年)的下樹林埔「福德祠」,但因乾隆6年(1741年)被大水沖毀,遂由地方人士,將廟遷建於芝蘭街重建。神農宮古稱「芝蘭廟」,因早期奉福德正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本校創立於西元1895年,初名芝山巖學堂,翌年改稱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1919年改名為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1927年分割為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一師範學校(今臺北市立大學的前身,南門校區)、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二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前身,芳蘭校區),1943年兩校再合併為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
  • 如魚得水
    位於敦化北路與南京東路口的裝置藝術「如魚得水」,長250 cm,寬60 cm ,高180 cm,是大理石的作品,整體的感覺像是一隻魚,但是只有形體,它被包裹在河流或是海洋之中,有著波浪的紋路,一層一層地,像是在水中自由的前進,悠遊自在地在水中浮動,有著絕佳的動感。另外中間有著幾許沒有大理石的小窟,在
  • 台北北門郵局
    臺灣郵政股份有限公司臺北郵局的前身為劉銘傳所創設的「郵政總局」,日據時期,由於鐵路網設立,火車站的地位日益重要,而郵局業務因為和火車站關係密切,於是遷到今日位置。起初是日式木造建築,後因火災焚毀,乃於1929年重新改建為水泥鋼筋大樓。光復後,因郵政業務擴大及組織變革,遂於民國92年1月1日改制為國營
  • 美堤碼頭
    位於基隆河16號水門外、美堤疏散門前方的美堤碼頭,是藍色公路水運網絡的港口之一,格局與大佳碼頭相似,目前主要是讓藍色公路航線營業用交通船停靠。美堤碼頭延伸了藍色公路航線至內湖地區,讓基隆河從點而線成為一條與美麗華商圈相結合的水上旅遊帶,附近有故宮、忠烈祠、摩天輪等景點,也有內湖科學園區週邊各大購物中
  • 五指山系-金面山親山步道
    金面山為五指山系之西南稜,分金面山與小金面山,這座山地質忠的安山砂岩含有石英,因此當太陽照射石遠望山頂閃閃發光,當地人便稱之為金面山。金面山親山步道 金面山親山步道位於內湖環山路德明財經技術大學旁,步道自起點開始就可見幾近垂直的大岩壁,沿途盡是古樸的砂岩石階,隨著坡度漸漸上升,石階路改由直徑超過10
  • 陽明山美軍俱樂部
    陽明山美軍俱樂部,為1950-60年代駐台美軍及其眷屬社區的重要社交活動空間,也是有排斥性的公共空間,表現了冷戰時期的歷史意義,曾做為太平洋聯誼社使用。
  • 大龍國小
    1.大龍國小建校迄今已歷100餘年,培育地方人士不計其數,為大龍峒地區小學教育史之見證,具歷史文化價值。2.校內1933年所建之兩層樓教室,拱廊與高敞的空間、洗石子之樓梯,反映當時臺灣小學校舍之建築特色,目前保存完整仍維持早期國民小學校格局,具文化資產之價值。
  • 清代機器局遺構
    機器局的興建是清廷「以夷制夷」的具體表現,並希望以兵工業的自製能力與西方抗衡,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因台灣孤懸海外、軍事建設不足、調度緩慢,及提昇個人地位、培植近代化技術人才等原因,積極設立台北機器局,這是第一個遠離中國內地的機器局,也是台灣建省後第一年的軍事建設之一。機器局在台灣是一個官方從未嘗試過的
  • 台北木柵指南宮
    指南宮位於臺北市文山區指南山麓,創建於1890年,由淡水知縣王彬林自山西永樂宮分靈來臺。 原為茅草建構,歷經前賢精心擘畫設計、重修擴建,成為現在的規模。 指南宮主祀神純陽祖師呂洞賓,正式名稱是「孚佑帝君」,但民間習稱仙公或呂祖。
  • 樹河
    走出捷運南港線的忠孝敦化站,映入眼簾的,是由巨大的不鏽鋼板、花崗石組合而成的公共藝術作品「樹河」,矗立在人行島上。到了夜裡,柔和的LCD燈光照射其上,則又另有一番氣氛。 「樹河」是由陳健、 蔡淑瑩所共同創作的作品。樹、岩石、水,原本是多山的臺北盆地最原始的景物,但曾幾何時,臺北四面環山的風貌,都已被
  • 成功高中 蝴蝶宮‧昆蟲科學博物館
    臺北市立成功高中「蝴蝶宮.昆蟲科學博物館」歷經多年籌備始於西元1971年1月1日開幕,西元2009年完成新館搬遷嶄新落成,更名為「蝴蝶宮.昆蟲科學博物館」。 本館特色: 1.以昆蟲為主體的常設設備而言,本館展示面積、標本、相關文物之種類、數量、項目是全世界第一。 2.有極為豐富的收藏上稀有珍貴標本以
  • 北投綠建築圖書館
    北投除了是知名的溫泉區,還擁有全臺灣第一座綠建築圖書館。 這座特別的圖書館就位在林木茂密、生態環境豐富的北投公園裡面,和溫泉博物館為鄰。
  • 前美國大使官邸
    臺灣的外國領事館始於清末,當時在臺北、淡水、安平及打狗有英國及德國所設之領事館。日據時期,美國在臺北敕使街道(即今中山北路)設立一座領事館,這座有如白宮的洋樓一直延用至戰後,為臺灣與美國關係之歷史見證物,目前仍屹立在臺北市中山北路二段十八號,即目前我們所稱的三級古蹟「前美國駐臺北領事館」。這座外觀為
  • 艋舺公園
    艋舺公園位於龍山寺旁,原名為「萬華十二號公園」,由廣州街、和平西路、三水街及西園路所圍繞,佔地廣大,是台北市政府以藝術為主題開發,頗具特色的民俗公園。園內有很多富含文化意涵的設計,像是東側的龍和型雕塑,象徵中國風水中左青龍吉祥之意;西側的船型雕塑則反映本地區先民早期多以獨木舟為運輸、渡河、貿易等使用
  • 關渡碼頭-甘豆門
    關渡早期稱為甘豆門,因背倚觀音山和大屯山,面向淡水河,因而成為一處地勢險要的港口,早年先民由關渡碼頭進入移居臺灣北部開墾,因此關渡的開發甚早,後因兩河(基隆河、淡水河)河口泥沙淤積,水運才逐漸沒落。關渡擁有美麗而珍貴的河濱溼地,其中同緯度難得一見的水筆仔植物景觀,堪稱世界瑰寶,也讓關渡生態自然公園至
  • 台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位於迪化街1段的霞海城隍廟,建於西元1856(咸豐六年),占地約46餘坪,雖沒有巍峨之廟貌,然其信仰圈極廣、香火鼎盛,每逢迎神賽會總是熱鬧非凡、位為地方大事,與大稻埕的地方發展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