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LOVE 台北之愛 台灣之愛
    在全球商務人士穿梭往來的金融大樓前,用舉世共通的語彙「愛」,拆除東西文化、種族、本土與國際的藩籬,彷彿發聲祈祝舉世和平、共榮。作者:羅伯特.印第安那材質:鋁、漆料、鐵座尺寸:366x366x183來源單位:公共藝術官方網站 (http://publicart.moc.gov.tw/)
  • 臺北機廠-客車工場
    客車工場於1933年興建,主要業務為客車車體之製修,位在臺北機廠的中央軸帶,位置具特殊性,於1959年因不敷使用於客車工場旁加建新車工場,進行車輛製造工作。建築本體採用大面積之側窗。北側車件工場側窗,保有日治時期之鐵製鑲嵌式玻璃窗,獨具特色。
  • 馬場町紀念公園
    騎著鐵馬,沿著新店溪,穿過溪流兩岸參差高樓護持的一片綠草如茵,行經馬場町自行車道後,就可以轉進「馬場町紀念公園」,這個位於新店溪畔、與青年公園為鄰的園區。  「馬場町紀念公園」原為軍用地,後來臺北市政府透過多方交涉,爭取建設為「馬場町紀念公園」,和附近的華江雁鴨公園,以及中正河濱公園連成一氣,為萬華
  • 五指山系-劍潭山親山步道
    劍潭山海拔153公尺,位於臺北市士林區圓山風景區,是圓山飯店後山的北稜,也是臺北市最接近市中心的小山,沿著稜脊步道緩緩前行可抵達其他山岳,走起來幾乎是輕鬆自在,在交通便捷上佔有極大之優勢。劍潭山親山步道 登山口位於中山北路四段公車劍潭站旁,這裡曾是軍事管制區與保安林地,因此自然林相與生態植物保存的相
  • 原辰馬商會本町店鋪
    建物於民國18年(昭和4年)由日人河東富次興建並保存登記完成,具有現代主義的建築風格、立面結構樣式;後於民國24年移轉予株式會社辰馬商會。臺灣光復後,228事件發生當時,本建築曾遭民眾包圍抗爭,是見證重大歷史事件之場所。民國40年移轉為國有,管理機關為臺灣省公產管理處,民國57年3月1日移轉予第一產
  • 二格山系-仙跡岩親山步道
    仙跡岩位於景美地區,亦稱溪子口 山,周邊視野景觀良好,傳說八仙中的呂洞賓曾至此留下足跡,使得仙跡岩聲名大噪,常吸引目睹神跡的好奇者前來遊賞,這裡也是附近居民健行運動的最佳去處。仙跡岩與七星山一樣,擁有一顆一等衛星控制點,自景美景興路243巷牌樓拾級而上,經過78階的長壽梯與100階的登仙坡後,就是濃
  • 寧夏夜市
    營業時間: 17:00-01:00,全年無休   交通方式: 捷運淡水信義線(淡水線)到雙連捷運站下站,步行約五分鐘抵達。
  • 社子島島頭公園
    社子島島頭公園顧名思義即位於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會的島頭之處,面積雖僅1公頃,但是名副其實,大有看「頭」!此島頭乃是臺北市政府利用基隆河疏濬的土方所填出來的灘地,灘地上綠草如茵,並闢建出石板路與木棧道,方便民眾親近觀景平台。觀景平台總是擠滿了垂釣客,這裡也是觀賞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會及入海的絕佳地點,放眼望
  • 琉園水晶博物館
    琉園水晶博物館為臺灣第一座水晶玻璃博物館,館內1樓為吹製工作室、玻璃教室、琉園經典區。館內2樓為中西玻璃藝術史、玻璃技法展示區、脫蠟鑄造展示區、國際玻璃藝術典藏展。 在這裡,除了可以了解中西玻璃藝術史、清楚玻璃製作技法、看到當代國際玻璃藝術大師的作品,還可以親身經歷玻璃製程,有現場的玻璃吹製示範,還
  • 國父史蹟館
    1. 本建物為日據時期日人經營之「梅屋敷」旅館之接應室,為當時代重要旅館建築。2. 孫中山先生在奔走革命過程中曾住過此旅館,深富歷史人物事件價值。開館時間:上午9時至11時30分、下午14時至16時30分網站http://pkl.taipei.gov.tw/ct.asp?xItem=1016446&
  • 北投梅庭
    約建於1930年代末期,是一棟見證戰爭時代的豪華民宅,配備防空避難室型態的建築特色及具日式木構造建築風格。主要結構採木構造柱樑,斜屋頂屋架,基礎及地下室為鋼筋混凝土構造,門口門柱上有于右任先生書寫的「梅庭」題字。屋內設有泉池,庭院寬廣,沿北投溪河谷興建,頗具野趣,古樹參天,綠意盎然,鄰接北投溪,石造
  • 驚嘆.偶戲
    「驚嘆偶戲」作品以三個生動臉孔所構成,分別為「驚嘆心」、「驚嘆笑」、「驚嘆號」,眉間利用槓桿平衡原理固定,當風起時、眉部造形會在一定角度間輕微搖擺增加表情變化。作品以偶戲館外牆為主要基地,配合建築物的特徵,將牆面變為藝術品呈現的方式,把整個偶戲館轉換成一個藝術品。
  • 臺北撫臺街洋樓
    撫臺街洋樓的建築深受歐陸古典風格影響,最大特色為立面有陡斜屋頂、斜屋頂上的老虎窗、石造拱廊柱等。仔細再深究建築,外牆採用的是石木混合構造,內牆則飾以石灰粉刷,一樓為唭哩岸石條疊砌築造,形成古典式四柱三間石造拱廊騎樓,拱圈與拱圈交接為觀音山石承接石柱構造。騎樓天花保有木材拼組而成菱形幾何圖案的天花板。
  • 十字軒糕餅舖
    1、古時祭典及民間文定之喜,多用十字軒所生產之「漢餅」,漢餅為臺灣傳統文化之一,十字軒在台北餅業歷史中,有其重要地位,從日治時期(1936)以來,名氣極大,具歷史文化保存意義。 2.本建物仍留有光復初期「樸實秀面」之風格,尚可代表太平町(延平北路)之印象,亦為戰後現代主義初期之典型設計,重視機能、外
  • 臺北機廠-柴電工場
    臺北機廠配合動力柴油化的技術發展,因原有工場不敷使用,於1959年建立柴油電力機車維修中心。柴電工場屬於二次大戰後所建之大跨距RC構造建物,兩側開窗及太子樓等建築設計元素,具有鮮明的入口意象。
  • 行天宮北投分宮-忠義廟
    行天宮北投分宮,俗稱「忠義廟」,主祀 關聖帝君,位於台灣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4段18巷50號,係台北市民權東路上香火鼎盛行天宮的分宮,但建廟歷史卻比台北本宮更早,原台鐵「忠義站」及現在捷運「忠義站」之站名,即因位置鄰近「忠義廟」而得名。 「關帝廟行天宮」,此為昔日信眾所熟知的「九台街恩主公廟」,原
  • 西寧南路14-3號店屋
    本建物位於臺北市萬華區西寧南路與開封街二段之街廓角地,為建於二戰後延續日本殖民時期學院派風格之建築,因其所處位址而形成都市街道景觀之端點,建物之立面主要為四柱三窗之形式,其間柱與邊柱均以洗石子處理,並有泥塑浮雕及希臘柱式與柱頭。
  • 南京西路255號店屋
    原舊貌為一坎二層樓,後方天井兩過水之空間格局,外觀立面主要為洗石子及泥塑;原為板橋林家在六館街尾事業之一部份,突顯六館街在臺北市都市發展不同階段的重要意義及維持了大稻埕歷史街區文化景觀,見證了當時臺北市舊產業的歷史。
  • 原專賣局臺北後站倉庫
    1.為1912年之前建築,屬日據局臺北菸廠靠近火車站的倉庫,鄰近車站附近之僅存建築物。2.具有倉庫建築之基本特色,大跨距、木桁架、格局方正,可與新建築整合開發,增加文化保存意義。
  • 劍潭寺
    創建於明鄭時期,歷經清初乾隆三十八年及道光二十四年重修,規模漸趨宏偉,至日據大正十二年,由名匠陳應彬主持大修,格局擴為三殿式,中殿為八角形,左右設置鐘鼓樓,廟貌極為華麗。但至一九四0年,因其址靠近日人所建之臺灣神社,乃被勒令拆遷至大直今址。
  • 李春生紀念教堂
    著名的大稻埕富商李春生,是因做洋行買辦起家而致富的大稻埕傳奇人物,他幫助英商經營臺灣北部茶葉產銷,成效甚佳,被稱為「臺灣茶葉之父」,是外銷臺灣茶到歐美各地的先驅者。因為他本身是基督徒、也是當地知名富商,常出面為外商與本地居民協調並解決糾紛,讓事情圓滿落幕,且為人樂善好施、熱心公益,在民間享有極高的聲
  • 平安鐘
    平安鐘祈求大家的平安,這是為了紀念921地震週年的設計,在喧鬧的廣場上每個小時鳴鐘,保佑平安,祈禱臺灣不會再發生這樣的天災。雙手合十加上108個黃色的琉璃乳丁,隨著緩緩流下的水,在底下的一個小噴泉噴出。雙手合十的意義,一個是祈福,一個是包容,教我們要包容這樣的改變,撫平這樣的傷口。下面的水緩緩流出,
  • 台北西門町商圈
    小香港(片倉通) 真正「巷子內」的年輕人,一定知道小香港,成都路27巷,彎彎曲曲的小道,是清朝時期留下來的街道,雖是窄小巷弄,機能健全,舉凡旅店、餐館、小吃、服飾……等,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