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Code : 001011
基隆
台北
新北
桃園
新竹
苗栗
台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台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台東
澎湖
金門
馬祖
旅遊景點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
大稻埕係台北都市發展的起源地之一,與艋舺、台北城歷史上合稱「台北三市街」,大稻埕因緊臨淡水河,是盛極一時的繁華港埠。其中,貴德街日治時期稱為「港町」,為大稻埕地區重要街道之一,是當時大稻埕最主要的茶業製造加工中心。兩連棟建築物為2層樓建築,屬簡約磚造街屋,2樓部份開高窗,外牆清水磚大致完好,仍保留原
大直植福宮
大直植福宮乃大直地區居民之生活精神信仰中心(含中山區、內湖區、士林區),也是國際觀光團寺廟建築暨文化觀光旅遊勝地之一。大直植福宮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供奉道教神『福德正神』為主神,遵照道廟體制和精神,安祀配神,以宏揚道教教義、樹立民間正信、導正人心向善、淨化社會暨發揚民俗固有文化道德及辦理社會慈善公
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建於一九一六年,原為東門附近臺大醫院與醫學院師生常去的幸町教會。它的建築採用紅磚與唭哩岸石混合構造,為日據時期總督府營繕課長井手薰來臺的早期設計工作,風格上接近英國維多利亞時期鄉村紅磚小教堂。 教堂平面坐東朝西,西側立面尖拱窗鑲嵌有圖案的玻璃,內部使用鋼骨屋架,空間高敞而顯得莊嚴。外觀門窗多用哥德式
泰興漆行
本案建築物第一、二進於日據時期明治40年(1907)3月25日辦理第一次保存登記,此建物正面為傳統閩南式建築,而這類建築通常出現在清末以前,故興建日期應早於1907;第三進(安西街70號)建築風格屬於前衛的現代式,日治後期(1926年)之後普遍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度多增至三層,建築式樣受現代主義影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
三井株式會社為日據時期日人在臺灣的最大財團,其經濟活動與殖民政策不可分,經濟事業範圍甚廣,其中物產會社影響力較大,除臺北總部外,臺南及高雄亦設支店,經營銀行及保險事業。其總部早在日據初年即設於館前路,當時附近金融及保險會社雲集。 原始建築約建於一九二0年,樓高三層,轉角有尖塔,屬於文藝復興建築之樣式
艋舺清水巖祖師廟
艋舺清水巖俗稱祖師廟,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二年〈西元一七八七年〉,奉祀清水祖師陳昭應,為福建安溪移民,自原籍湖內鄉清水本巖分靈而來。嘉慶二十二年〈西元一八一七年〉重修,咸豐三年〈西元一八五三年〉「頂下郊拼」時毀於戰火,至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七年〉又重建。其後屢經翻修,迄今大體能保持重建原貌。祖師廟原來格
海關博物館
清朝於廣州、福州、寧波、上海開放貿易通商口,是我國設海關之始,對步入現代化極具貢獻。館內1樓為通關作業區、查緝走私區及海務燈塔區,海務燈塔區可以看到臺灣各地的燈塔模型,由海關經管燈塔的國家,全世界找不到第2個。查緝走私區展示海關在各時期查緝到的非法品。通關作業區展示各期通關時所使用的文物。 2樓為海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樺山」之名是從日據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而來,今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當時就位於樺山町。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前身為「臺北酒廠」,創設於日據時期1916年,原為民營,後由殖民政府收買,稱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北酒工廠,光復後,由政府接收,改名為臺灣省專賣局臺北酒工廠,1949年,因專
敘舊布袋戲園
「敘舊」創立於1992,為臺灣第一個布袋戲主題懷舊餐廳,也是知名推展臺灣傳藝場所,藉由臺灣道地小吃,讓海內外民眾可以近距離玩賞臺灣人最熟悉,於2006年由行政院選為「臺灣意象」代表的布袋戲。 招牌餐飲有各式熱炒、燒烤、茶酒,客家小炒、京都排骨、招牌豆腐、鹽酥龍珠、烤去骨雞腿、鳳梨蝦球加上臺灣啤酒等。
四四南村
建於1948 年,由當時後勤部隊自行建造供員工眷屬居住。四四南村配置為規律整齊的空間形式,採用列狀魚骨的配置架構,早期共分為3大建築群,分別為甲、乙、丙字號,且均為1層樓斜屋頂的連棟式住宅建築型態,每戶約3 坪。四四南村保留眷村文化的歷史特質,見證臺灣戰後的社會發展。
士林潘宅
潘氏家族渡臺始祖潘滿興,於清乾隆初業攜眷入墾桃園八塊厝,並逐漸發展為北台灣的重要家族,潘家遷台第四代潘永清、潘盛清在當時地區拓墾、興辦教育、參與政治上均舉足輕重。清咸豐九年(一八五九)十月末漳泉械鬥結束後,潘永清(曾規劃士林新街及慈諴宮)被推舉為芝蘭街(今之士林舊街)復興重建董事;士林潘宅即為其於清
臺北水道水源地
修正為「台北水道水源地」的古蹟,其範圍除了原有唧筒室外,增列指定觀音山蓄水池、量水室、渾水抽水站等三處建築為古蹟本體。西元1885年(民前二十七年), 清代首任巡撫劉銘傳,力行新政且重視飲水衛生,於臺北北門街 ( 今衡陽路)、石坊街( 今博愛路 )、西門街等處,開鑿深井供水,此為臺北公共給水之開始。
青田街9巷8號
本區日式住宅約建於1930年代,由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前身)教授及臺北高商(臺灣大學法學院前身)佐藤佐教授等發起由學人教授自資興建供為住家使用之建築。
原樟腦精製工場
1.樟腦與茶葉為臺北市清朝、日據初期兩大重要輸出產品建物為樟腦產業發展的見證,具歷史建物文化價值。2.煙道為樟腦工廠最重要的建築特徵反映整個樟腦工廠的運作設備之一,為過去工業化生產系統的一部份,為了解1920年代製腦過程相當重要的線索,具有保存價值。
臺北機廠
臺灣的鐵路建設始於清末劉銘傳治台時期,至日據初年繼續延長縱貫線至高雄與屏東,完成西部鐵路網。臺北機廠由臺北總督府鐵道部速水和彥技師負責設計,工程造價為475萬日圓,前後費時四年,於1935年10月30日完工落成,當年號稱是東洋最大的鐵路工場遷建計畫。基地略呈梯形,面積約16.86公頃,現存北廠的各項
華中河濱公園
位於華中河濱公園內華中橋旁,於98年7月啟用,占地12公頃,帳篷露營區可容納800人,是全台最大型的河濱露營場。鄰近大型停車場交通便利,設置有汽車露營,並附水電供應,男女淋浴間、男女廁完備,其中更設置露營車專用汙水排放孔,為全國首例。露營場面對新店溪,環繞著河濱自行車道,周邊有自行車租借站、五人制足
和平青草園
「402號公園」座落於艋舺大道與西園路交叉口,面積4,693平方公尺,略呈現三角形。本公園基地原為仁濟療養院、民宅等建物,週邊的實質環境窳陋,不但居住品質不佳,且影響都市景觀,故市府推動萬華都市更新辦理公園闢建,除保留現有生長良好之喬木等植栽外,以簡易綠美化方式,改善周邊環境,提供草坪綠地供民眾使用
建國啤酒廠
建國啤酒廠前身為日據時期高砂麥酒株式會社,創建於日據大正八年(西元一九一九年),為當時台灣唯一的啤酒製造工廠。
臺糖台北倉庫
大理街一帶舊稱下崁庄,清代楊埤於此設置糖部,以牛隻拖動石造磨礅壓榨甘蔗,煮汁為糖。一九○九年日人木下新三郎等集資在艋舺下崁庄興建新式製糖工廠,名為「臺北製糖株式會社」,兩年後開工生產,一九一五年為「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兼併成為「臺北工場」,又稱之「台北糖廠」,為桃園以北唯一的糖廠。糖廠極盛時期,甘蔗原
臺北小巨蛋
臺北小巨蛋座落於松山區敦化北路和南京東路四段交叉口,前身為臺北市立棒球場。2000年底,臺北市政府拆除老舊棒球場,於原址興建15,000席多功能體育館(Arena)。 臺北小巨蛋為一座地下2層、地上5層之HRC建築物,總樓層地板面積約9萬900餘平方公尺,觀眾席位區可配合不同的使用目的,迅速改變座椅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自從東漢蔡倫使用樹皮、麻頭、破布造紙,隨著技術演變,慢慢改良成各式各樣精緻的紙。長春棉紙廠創辦人陳樹火先生經數10年來的紮根經營,有感於「紙孕育於中國文化卻未能在現代發揚的遺憾」,遂發願創設紙博物館。經5年籌備,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於1995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 1樓分成賣店和手工造紙示範工廠,販售各
夢想飛行
本件作品的基礎發想來自人類對飛行的渴望,由於渴望飛行,使得人類開始思考任何飛行的可能性,最終造就了人類飛行的歷史。本案作品【夢想飛行】,在回顧實現飛行夢想的執著與熱情時,也期望再次點燃人們的內心中,從小就不曾遺忘的,夢想與熱情。
艋舺清水巖
清水巖位於康定路與長沙路街交叉口,主祀「清水祖師」,故有人稱為清水巖或清水岩,也有人稱它為祖師廟。清水祖師,臺灣民間習慣稱祂祖師公、烏(黑)面祖師、蓬萊祖師、落鼻祖師等等稱呼不一。清水祖師為北宋人,生於福建省,俗家名傳說不一,有陳昭、陳應、陳昭應。自幼習佛悟道,曾在蓬萊山的山巖構築一間小精舍修行,由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1995 - 2025
HOHO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