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Code : 001011
基隆
台北
新北
桃園
新竹
苗栗
台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台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台東
澎湖
金門
馬祖
旅遊景點
象山金剛寺
象山金剛寺座落於頂蘭村,主祀觀世音菩薩及如來三寶,規模僅次於金湖鎮的護國寺。廟宇仿古制而建,山門旁兩尊巨大的石象,為金剛寺醒目的地標;廣場上的小花園以觀音塑像為中心,另植有三株高逾2公尺的鐵樹,輪流開花,蔚為奇觀。
黃氏家廟
黃氏家廟建於西元1709(康熙48)年,民國三十八年(西元1949年)國共戰爭,國軍退守台灣以金門為前線後,駐紮大量兵力,初期物資缺乏乃借用暫當駐所,駐紥時間為西元1949至1958年間,在西元1960年六一七砲戰,此建物後落遭受砲擊,建物後落毀損,西元1961年由聚落內村人及南洋僑鄉集資重修,西元
榮湖
係截取金沙溪水而成的人工湖,建於民國61年,為金門五大湖之一。湖畔遍植防風林,並錯落著小亭、拱橋,其中以紀念哲學大師方東美所建的東美亭及橫跨湖心的虎嘯橋,最為醒目。南岸後水頭有座著名的風獅爺,大眼闊嘴的造形,頗具拙趣。
水頭57地號洋樓
國家公園以得月樓旁的老洋樓重修而成,一落二櫸頭加左護龍疊樓,可欣賞中西合璧建築的房間配置與建材裝飾;以當年金門人僑居的南洋文化為主題,闡釋南洋風格的建築藝術與食衣住行等文化背景,是欣賞金門民居的重要窗口。
惠德宮
惠德宮位於通往水頭碼頭道路右側,屬後界部分,其始建年代雖不可考,唯舊廟牆間保有「乾隆丁亥蒲月」、「民國癸酉陽月」的字跡,顯示兩度重修的年代,民國六十九年也曾修過一次,復於民國八十九年再度重修今貌。宮內主奉李王爺、蘇王爺、金王爺、溫王爺、朱王爺等。
浦邊風獅爺
浦邊風獅爺(128公分,石雕、立姿雌獅)浦邊村背倚高地,左、前方是海灣,附近海坪是養蚵拾貝採擷海菜之區。前幾年在村郊發現的浦邊貝塚,經初步研究判斷,在距今三千多年前,此地就有史前人類活動的遺蹟。民國初年有航行金、廈的「金星輪」定期航行,雞髻頭就是本島鄉民到前往廈門轉赴南洋的一處津渡。而浦邊也因有此碼
吳保殿
吳保殿始建年代不詳,奉祀吳府王爺為境主,主奉二府王爺、蘇王爺、邱王爺等,現有廟貌係民國八十四年重修完成者。楹聯:大門聯:英靈萬古香煙在;顯赫千秋寶篆新。神龕聯:王宮新氣象地靈人傑;爺廟舊精神物阜民康。
龍塘古廟
龍塘古廟又稱下宮或王公宮,主祀王公王娘及朱、周、蘇、朱、刑、李王爺,本廟左側就是村郊,不遠處是全島最高大的安岐風獅爺。
北山聚落
南山、北山隔雙鯉湖相望,是李氏開墾之地。聚落朝向尚稱整齊,坐西南朝東北向,即朝向雙鯉湖,亦有「雙鯉風水」之稱。資料來源: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陳禎恩榮坊
位於金沙鎮陽宅村西郊,為金門地區碩果僅存的明代石造牌坊,現已列為縣定古蹟。陳禎恩榮坊為明制四柱三間沖天式牌坊,以泉州白石及青斗石建成,建築特色在於造形簡潔有力,除了鰲魚雀替及蚩尤造形,並無太多繁複的雕刻,並顯古樸典雅。
邱良功母節孝坊
建於清嘉慶17年(1812年),係旌表平寇大將邱良功之母貞孝守節的事蹟而設,為國定古蹟。牌坊由墨綠色的青斗石和泉州白石雕鑿而成,造型雄徫,雕飾繁多,是台閩地區現存牌坊中最華麗壯觀的一座;柱腳的石獅中有一尊被奉為"石獅仙姑"的彩衣母獅,傳說是邱母許氏的化身,被當地居民視為守護神。
金水國小
金水國小是許多金門老人的母校,落成於民國21年,建築格局呈回字型,正面山頭飾有精美的雕刻及花草、天使等泥塑裝飾,增添活潑色彩與民俗之美。校內保留了昔日課堂原貌,並闢有"出洋客的故事"展示區,介紹金門人出洋的歷史。
李光前將軍廟
本廟奉祀在古寧頭大戰中壯烈成仁的李光前團長,民國38年古寧頭戰役時,李光前在我軍處於劣勢之際,卻仍身先士卒、殺入敵陣,雖壯烈犧牲,卻鼓舞了士氣,贏得最後勝利。李光前死後追諡將軍,現今廟址即是其殉國之處,鄉民感念李將軍的英勇行誼,不僅視其為古寧頭戰神,也將他當作金寧鄉的守護神。
孚佑廟
孚佑廟位在東洲村外大路旁,是奉祀朱王爺為境主的廟宇,並主奉池王爺、厲王爺、周王爺。本廟初建於何時已不可考,最近於民國八十五年重修今貌。廟內佛龕上有聯:「系出汝南靈昭東里,來自沛國德庇州人」,將東州之里名嵌入聯內,也道出朱王爺的原籍系出。楹聯:大門聯:孚望尊神位東洲寶殿;佑護海嶠傳天獅香煙。窗側聯:聖
古崗風獅爺
古崗風獅爺建於清‧乾隆五十年(西元1785年),算一算迄今已過了二百廿一個年頭了。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因基座石板遭拆毀,以致於曾棄置於荒草之間長達數十年,七十六年(1989年)村民有意重修,不過在請示風獅爺時,並未得到應允。直到八十六年(1997年)因當時宗親會理事長等人奔走之下,方遷至現址
慰盧
榕園相傳為明朝洪氏望族的故居,原本林木蒼鬱,房舍儼然。後因數目被大量砍伐,以致無法抵擋風沙侵襲,房舍倒塌毀損,僅存一戶,為明國子監洪受之故居。民國56年,故總統經國先生將整修後的古厝命名為「慰盧」右建一亭,名為「思親」:以園區內榕樹盤天,因名為「榕園」。
慈湖落日觀海平台
慈湖位於金寧鄉,靠近古寧頭,築有長堤可防敵軍入侵,也有120公頃的養殖池,是結合國防和民生的重要水利工程。
大媽祖宮
當地人稱"大媽祖宮"與金城市區的南門天后宮、料羅的順濟宮、同為金門三大媽祖廟。天后宮建廟已有300多年歷史,香火鼎盛,廟體經過多次整建,而有現今華麗,恢弘的氣勢;殿內主奉大媽祖與三媽祖,並從大陸湄州迎來二媽祖奉祀,每年農曆3月媽祖生,金門境內11座媽祖廟並聯合舉行熱鬧的媽祖遶境、巡安活動。
莒光公園
建立於民國四十一年,為表彰金門歷次戰役英勇官兵之事蹟,並揭示「毋忘在莒」訓示所建。
迴向殿
迴向殿位在金門城北門外明遺老街街尾,門朝街上,因為是北門外的寺廟,其供奉之神是北嶽大帝,並主奉北極玄天上帝、王公王娘、池王爺和吳王爺,也陪祀四尊軍將爺。
鎮東宮
鎮東宮在北山溝仔東新興角,始建年代不詳,唯知以前稱「聖王公廟」,八二三砲戰後,廟貌重修後改為鎮東宮,奉玄天上帝為境主,主祀廣澤尊王、金王爺、太子爺等,因其位在北山洋樓前的車站旁,外來遊客在參觀之餘,常會進廟合掌膜拜。
山外風獅爺
山外風獅爺(148公分,石雕、立姿雌獅)山外另一尊風獅爺(雌),便安鎮於山外村西側往太武山方向的小路旁。民國三十八年以前,山外村原有一尊風獅爺,安置於村莊內,而新的雌風獅的位置稍微向村外略移。山外—最晚在明初即已得名,位於太武山之南,古時北面尚有徑林、北青村落,由於腹地不大,不易發展,此兩村落已於清
林可遠三落大厝
清同治十年(1871年)興建。此建築物位於金城鎮珠浦北路12巷5號,林斐章獨立捐奎閣,當時同安金門縣縣丞(正八品)汪均曾為其立「振起斯文」頌楊匾。林斐章派在清末,文武亦世丕顯,是島上望族。據金門誌記載,他的林可遠「守其遺訓,捐贊修大清義塚,充育嬰堂經費。咸豐間,黃得美倡亂,陷廈門;可遠招募餘丁兩百名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1995 - 2025
HOHO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