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Code : 001011
基隆
台北
新北
桃園
新竹
苗栗
台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台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台東
澎湖
金門
馬祖
旅遊景點
鏡山岩
主祀神佛: 清水主師清水祖師信仰在閩南一帶甚為普遍,但金門奉祀清水祖師的寺廟不多,就目前所知只有烈嶼青岐的清水祖師殿、古區的迴龍宮(原奉於太文岩寺)和小徑的鏡山岩。鏡山岩始建年代不可考,唯從現存廟中石香爐上刻著「光緒玖年葭月吉日、鏡山岩清水祖師」之字。據傳該廟原址在小徑與中蘭之間的太武山麓,後因年久
古崗學校
為1933年由董氏出洋華僑捐建的學校。民國五十一年改為古崗村里辦公所及民眾活動中心。古崗學校則與舊金城國小合併為今日的古城國小。
黃天佑番仔厝
龍塘古廟
龍塘古廟又稱下宮或王公宮,主祀王公王娘及朱、周、蘇、朱、刑、李王爺,本廟左側就是村郊,不遠處是全島最高大的安岐風獅爺。
沙美基督長老教會牧師樓
建於1947年,由賀有三牧師奉命至南洋各地籌款興建,黃學哲傳道兼任督工。1955年禮拜堂被國軍佔用,1958年八二三砲戰時傳道宿舍兩間遭砲火擊毀,直到1960年代才逐漸恢復。教會建築平面格局為長形禮拜空間及前留外廊的單伸手住宅,本體牆身材料為丁砌磚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現封以天花板。沙美基督長老教
薛芳見洋樓
菲律賓僑匯返鄉興建。
水頭417地號洋樓
建於1930年,為黃金龍、黃廷瓢及黃廷宙父子所建,這棟建物原屬護龍部分,因地基較深,遂建成2層樓、一落二櫸頭的格局,前加捲棚軒亭。本體牆身材料為磚牆、石板條砌石牆。
成功風獅爺
成功風獅爺(124公分,石雕,立姿雄獅)瞭望著成功海岸的成功風獅爺,炯炯有神的雙眼,配上嗤牙咧嘴的大口,肯定能讓來犯的不祥之物,盡數退散。當地人稱「石獅爺伯」的成功風獅爺,原本設置的位置,大約於現今所在位置往後約五、六公尺,底下由石板砌成約一‧二公尺的底座。因聚落擴張才往前移至現地。每年農曆五月十六
南山聚落
南山、北山隔雙鯉湖相望,是李氏開墾之地。聚落朝向尚稱整齊,坐西南朝東北向,即朝向雙鯉湖,亦有「雙鯉風水」之稱。南山有二座宗祠,李氏宗祠(大宗祖厝,六房主厝)、李氏宗祠(西林祖厝)。資料來源:金門國家公園
蔡翰舉人宅
蔡翰,又名苑,字仲潁,號毅園,生於清雍正十年(1732年),卒於嘉慶十五年(1810年),享年七十九歲。屬蔡氏新倉下二房派支,第二十二世,生有涯(尚江)、潤(尚溫)、文炳(尚耀)、文蔚(尚彩)、鼎(尚馥)五子。此宅興建的確切時間不詳,推估為蔡翰中舉(嘉慶十二年丁卯科會試後,彙報禮部例給舉人)後回鄉興
金門城風獅爺
水泥牆上模樣有些不清楚的風獅爺,是金門最古老的風獅爺。據說金門城四個城門興建後都有立風獅爺,而迴向殿後方有一大一小兩尊,因戰爭緣故,大的風獅爺己不見,小的風獅爺被藏在廟裡,躲過戰火,高27公分、寬16公分,模樣嬌小。
薛氏大宗宗祠
建於1768(乾隆33)年,為族人薛繼本與薛道岸共同發起,集資興建,至今超過200多年,其後於1962年重修,2001年再度重修。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本體牆身材料為磚牆、人字砌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資料來源:文化部
水頭57地號洋樓
國家公園以得月樓旁的老洋樓重修而成,一落二櫸頭加左護龍疊樓,可欣賞中西合璧建築的房間配置與建材裝飾;以當年金門人僑居的南洋文化為主題,闡釋南洋風格的建築藝術與食衣住行等文化背景,是欣賞金門民居的重要窗口。
澤峰宮
高坑位在太武山支脈的高處而得名,往日源於太武山脈的水繞經村前從澤峰宮左側流過,再從浦邊村南側入海。澤峰宮奉太子爺為境主,並主奉蘇王爺、池王爺、當境公,為居民信仰中心。
孚佑廟
孚佑廟位在東洲村外大路旁,是奉祀朱王爺為境主的廟宇,並主奉池王爺、厲王爺、周王爺。本廟初建於何時已不可考,最近於民國八十五年重修今貌。廟內佛龕上有聯:「系出汝南靈昭東里,來自沛國德庇州人」,將東州之里名嵌入聯內,也道出朱王爺的原籍系出。楹聯:大門聯:孚望尊神位東洲寶殿;佑護海嶠傳天獅香煙。窗側聯:聖
陳禎恩榮坊
位於金沙鎮陽宅村西郊,為金門地區碩果僅存的明代石造牌坊,現已列為縣定古蹟。陳禎恩榮坊為明制四柱三間沖天式牌坊,以泉州白石及青斗石建成,建築特色在於造形簡潔有力,除了鰲魚雀替及蚩尤造形,並無太多繁複的雕刻,並顯古樸典雅。
東關廟
新前墩的先世居民,原居於內洋東山南郊約百公尺處的高地,地名「前墩」,由於長期風砂積壓不適居住,乃於清末時期全村遷居今址,取地名為新前墩,原無寺廟,至民國五十四年,才在現址興建「東關廟」,奉祀董王爺、蘇娘娘及五鄉共奉的太子爺。楹聯:大門聯:文武忠貞昭日月;威靈赫奕壯山河。窗側聯:千秋翰墨文光燦;萬古旌
大道宮
大道宮或稱大道公宮,依其建材判斷當係清道光年間之建築,民國五十七年被駐軍拆毀,後於七十三年再度重修,為當前金門少數幾座木石結構建築中保存較完好的廟宇之一。
李光前將軍廟
本廟奉祀在古寧頭大戰中壯烈成仁的李光前團長,民國38年古寧頭戰役時,李光前在我軍處於劣勢之際,卻仍身先士卒、殺入敵陣,雖壯烈犧牲,卻鼓舞了士氣,贏得最後勝利。李光前死後追諡將軍,現今廟址即是其殉國之處,鄉民感念李將軍的英勇行誼,不僅視其為古寧頭戰神,也將他當作金寧鄉的守護神。
金門之熊戰車
金門之熊是指中華民國1949年十月「金門保衛戰」(俗稱古寧頭戰役)中,陸軍首功部隊:戰車第三團第一營的部隊,陳列於古寧頭戰史館,為國軍的重要史蹟文物。
陳維淡古厝
創建於清代,建築平面格局為一落二櫸頭,本體牆身為下緣石板條砌,上緣木格扇;屋身構造為下緣磚牆,上緣木格扇,穿斗式,目前前埕加蓋鐵皮屋,櫸頭部分水泥粉光,門窗被國軍拆走,正廳的門尚未裝回。由於創建年代久遠,表現當地地域風貌與民間藝術特色,極具保存價值。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靈忠廟
靈忠廟位在東林菜市場入口處,既是今日整個東林聚落的中心點,也是東林街中心點上,寺廟之始建年代久遠,也經過數次重修,現貌則於民國九十三年落成後,不久即舉行奠安儀式,從台灣及汶萊僑居地返鄉參與盛典的鄉親無數,為東林百年難見之一次盛會。靈忠廟供洪府元帥為境主,主奉保生大帝、張府厲王爺、邱王爺、朱王爺、溫王
莒光公園
建立於民國四十一年,為表彰金門歷次戰役英勇官兵之事蹟,並揭示「毋忘在莒」訓示所建。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1995 - 2025
HOHO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