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聖侯廟
    主祀神佛: 牧馬侯
  • 黃氏家廟
    黃氏家廟建於西元1709(康熙48)年,民國三十八年(西元1949年)國共戰爭,國軍退守台灣以金門為前線後,駐紮大量兵力,初期物資缺乏乃借用暫當駐所,駐紥時間為西元1949至1958年間,在西元1960年六一七砲戰,此建物後落遭受砲擊,建物後落毀損,西元1961年由聚落內村人及南洋僑鄉集資重修,西元
  • 陽翟風獅爺
    陽翟風獅爺(128公分,石雕、立姿雄獅)陽翟為金門唯一同時擁有四尊「村落型風獅爺」的聚落。此尊風獅爺負責抵禦來自鵲山一帶的「後溪」所帶來的魑魅魍魎(擋水箭),渾圓身軀佇立於於陽翟南郊斜坡上風獅爺,過去曾因軍事防禦工事,而一度深埋於土中,直至七十二年(1983年)才得以重見天日。「陽翟」,今日多稱「陽
  • 擎天山莊公園
    擎天山莊公園位於成功村與尚義村的聯絡路口之間。   
  • 忠仁廟
    西宅和東林之間,原本只有一溝之隔,雖同為林姓,卻並非近親家族。在早期,忠仁廟原本是一座池王爺宮,某次修建時,工人意外在舊牆上隱隱約約出現有關聖帝君的圖像,經扶乩後知道關帝爺有意駐守本宮,於是眾信乃著手為其雕刻金身,與池王爺一起奉為本廟主祀神。
  • 太湖遊憩區
    太湖遊憩區是指以太湖為中心的公園,具有珍貴歷史意義的八二三戰史館亦涵蓋在內,共佔地約45公頃。
  • 下搪頭風獅爺
    下塘頭風獅爺(80公分,石雕,蹲距雄獅)下塘頭風獅爺為民國八十四年重新設立,底座下有刻「民國八十四年秋,金凱薩飯店:王國樑、GM、山外永耀、李金源置。」等字樣。原本為座西南朝東北,因村內施工的原因,而變成座東北向西南,應是原先座向正好正對現已廢棄之飯店大樓,而由該飯店的投資者出資將風獅爺轉向。風獅爺
  • 泰安宮
    主祀神佛: 聖侯恩主賢聚或稱顏厝,居民有顏姓及盧姓兩部分,明末任兵部尚書的盧若騰即賢聚人。泰安宮初建於明代,舊金門志記載賢聚有侍郎祠,祀故明侍郎王忠孝,並祀明遺老曾櫻、沈宸荃、許吉燝、辜朝荐、徐孚遠、郭貞一等,故亦稱七賢祠,七人皆明末流寓金門之士大夫。今之泰安宮,奉恩主聖侯為境主,並主奉廣澤尊王、保
  • 仰峰宮
    仰峰宮位於吳厝村前交叉路口,據村民傳言本廟始建於唐代,緣於牧馬侯陳淵在豐蓮山牧馬,距此不過一里之遙,今廟左方數十公尺處留有一口藥井(又稱恩主公井)。主奉吳氏真人係吳厝吳氏村民之祖佛,為島上名醫,斯時浯島初闢,兵士初至,吳真人濟世救人,名揚人間,曾封授吳府千歲。本廟於民國二十五年及三十九年兩度重修,七
  • 金門海濱休閒公園
    「金城海濱休閒公園」位於浯江溪出海口處旁,原本是堆置垃圾的地方,此座公園的縣府團隊決定將這個垃圾場改建成公園,與公園相鄰的省政府及金城國中,共同建構一個最美麗的海濱公園。
  • 慈堤
    在金門西北邊的慈湖,最有名的就是慈湖落日了。原本不太知道慈湖那麼大一個,到底要在哪個位置看落日好,不過地圖上的路邊,標示著觀海平台順便附註著(慈湖落日),那看來不用懷疑,就來這就對了。
  • 魯王墓園
    位於金門城東門外,民國七十二年十一月經黃典權及王啟宗兩位教授的監督發掘,考證出是宋代朝廷大臣眷屬之墓。此墓的建造年代,最早應當在宋神宗元豐年間,相當於西元1078年至1085年間。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 後浦陳氏祠堂
    位於金城西門的陳氏大祠穎川堂,建於1904(光緒30)年,後花費6年的時間才完成,為陳佐才等人所建,為紀念前人奔走締造的艱辛,東廂房特設立1間「祿位廳」予以供奉;為了永續經營,1963年,陳氏族人將祠堂東廂改為市樓店屋,將其劃分為12個單位,按屋收取租金,1974年重修。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本體
  • 十一世宗祠
    瓊林蔡氏十一氏宗祠為蔡氏十一世榮生公宗祠,始建於道光二十年(1840)為三開間三進二過水的四合院,建築也為金門四座三進宗祠之。圖中的立雕師做於通樑上,是正殿內的主要裝飾物件之一。資料來源: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 紫蓮寺
    紫蓮寺俗稱董林宮,位在伯玉路後浦東門至榜林之間路旁,本廟始建之初,寺前是一片濕地,如今己是數頃良田。寺中供奉的紅面觀音佛祖,係由地基底下挖出的青斗石打造石佛,另奉玉觀音、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地藏王菩薩。大門聯:古剎重新佛寶莊嚴觀自在;開門內福心香羞薦見如來。 
  • 夏興風獅爺
    「夏興」的古名為「下坑」,民國五十年代國軍進駐後,以諧音改為「夏興」,寓意中興,閩南語村名依然為下坑。  坑意為下坳處,古時金門風沙大,村社大部位居低窪避風處,常以坑為名,有「九頭十八坑」之說,原陳坑在清朝時分為「上坑」、「下坑」,意指南北之分而已。資料來源:http://blog.roodo.co
  •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
    創建人為僑居印尼的陳厚仲於1936年花費12,000元,聘請大陸籍司傅興建,在早期,國軍也將這裡作為指揮場所,後來又轉換成軍醫院。
  • 香蓮廟
    按《金門縣志》所載,香蓮廟係金門五座古廟之一,而現址的香蓮廟,其可考之建築年代則於清朝中葉,光緒辛巳年(1880年)重修。民國四十年,由於填海造堤,廟前道路填高,舊路閉塞,民國六十八年,加高水泥路面,使廟基沉陷於路面下,於是在民國七十五年進行重建完成而有今貌。是全島極少數主奉註生娘娘的寺廟,每逢農曆
  • 代天府
    下埔下是一個以蔡姓、侯姓為主的小聚落,以往位置偏僻,近代由於慈湖路之開闢,成了交通要道。代天府位在村郊路旁大榕樹下,奉溫王爺為境主,主祀池王爺及朱、刑、李三王府。
  • 豐蓮山牧馬侯祠
    為供奉"開浯恩主"陳淵的三落古制廟宇,現貌為清道光年間重建,列為縣定古蹟。相傳陳淵經常顯靈退倭,保護鄉人,朝庭因此下令建造廣達七進的廟宇,賜廟額"孚濟",追封為"福佑聖侯",此即牧馬侯祠的由來。廟內現存有孚濟古匾及清時古碑,此外,廟兩旁龍虎壁及屋脊上交趾、泥塑、精細華美,皆值得細覽。
  • 榜林風獅爺
    榜林風獅爺(150公分,石雕,立姿雄獅)據傳在今榜林村西,原有一聚落,名叫「後洲厝」,其東側原係一片林木,居民稱之為「東林」,或做「珠林」,後來後洲村廢村,居民陸續從各地遷來「東林」之地開墾,「東林」諧音為「董林」,民國之後改為「榜林」,但居民乃習稱為「董林」。風獅爺為今年初(2006年)所設置,獅
  • 宏濟殿
    主祀神佛: 朱府王爺
  • 外武廟
    武廟奉祀關聖帝君,而外武廟係武廟的配置,是供奉關帝爺座騎赤兔馬及部將、馬伕的廟宇,所以俗稱「馬舍宮」。後浦的武廟建於明末永曆年間,之後建外武廟於西門外,並奉祀韓王爺,是西門境之境主,為別於城市的武廟,故以外武廟相稱。廟的右側係一通衢要道,廟前廣場上新建一座戲臺,每當廟中舉行慶典謝戲演出,廣場上擠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