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陳氏古厝
    陳氏古厝約於清末年間興建,創建人興建之初只建二落大厝,在考量家族人口眾多且建築經費有餘的情況下增建護龍,但其護龍建築並未完工(紅磚砌牆並未上抹灰)。民國三十八年庵前村因為防衛司令官辦公處所。資料來源:文化部
  • 榜林風獅爺
    榜林風獅爺(150公分,石雕,立姿雄獅)據傳在今榜林村西,原有一聚落,名叫「後洲厝」,其東側原係一片林木,居民稱之為「東林」,或做「珠林」,後來後洲村廢村,居民陸續從各地遷來「東林」之地開墾,「東林」諧音為「董林」,民國之後改為「榜林」,但居民乃習稱為「董林」。風獅爺為今年初(2006年)所設置,獅
  • 山外風獅爺
    山外另一尊風獅爺(雌),便安鎮於山外村西側往太武山方向的小路旁。民國三十八年以前,山外村原有一尊風獅爺,安置於村莊內,而新的雌風獅的位置稍微向村外略移。山外—最晚在明初即已得名,位於太武山之南,古時北面尚有徑林、北青村落,由於腹地不大,不易發展,此兩村落已於清及民初消失,而山外村位其周邊,古有「金門
  • 將軍廟
    古寧頭附近地面上的「將軍廟」不少,較具代表性者有兩座,一在北山境外田園中,另外一座就是南山境外的這座將軍廟,本廟始建於民國四十五年,主奉愛國將軍,也算得上是一座紀念廟宇。本廟後方緊鄰仙姑廟,仙姑廟右側是伍德宮。三座宮廟建在一起,由這種情形可看出這個地點必是一個鍾靈毓秀之地。
  • 金榮殿
    金榮殿之始建年代不詳,但廟中存有一隻香爐,刻著「光緒肆年花月吉 本境呂經弟子謝」,斷定廟係光緒四年之前所建,民國七十二年重修過,目前已全部拆除正在進行重建。
  • 許允選洋樓
    建於1915年左右,許允選原從事建材買賣,往返金廈兩地,林宅原預計建屋3層,但許氏家廟建於其後,依習俗不可高於其高度,所以僅於前落部分2樓化(疊樓),且總高度低於許氏家廟,因此由外觀可見疊樓部分明顯低矮。
  • 慈德宮
    慈德宮位於金沙鎮後浦頭榮湖畔,創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係該村先賢黃卓科往南洋勸募後,攜資回鄉所建。慈德宮奉祀明代先賢黃偉(黃逸叟,汶水人)。金門民間有關他和許獬的傳說很多,兩人以「文章許鐘斗,品德黃逸叟」並稱,兩位都是有明一代金門最具盛名的人物之一。
  • 太湖榕園
    太湖為一人工淡水湖,於民國55年開鑿,面積約為36公頃,是金門規模最大的水利設施。湖面有二座小島,綠意蔥蘢,小道、涼亭點綴其間,為單調的湖面點出活潑生趣;由中正紀念林前有小徑直達湖心小島,靜坐島上涼亭,磅礡太湖與清潭之美盡入眼簾,感受格外悠閒。
  • 陳振芳古厝
    陳振芳出生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其父陳詩落曾任金城鎮總兵署基層兵員(嘉慶十四年曾隨邱良功圍剿海盜蔡牽行動),並娶同村鄉紳葉幹亭孫女為妻(當時葉家有船隊往返台金間經商,在葉幹亭五十歲壽辰時,臺灣嘉義學教諭前管寧德詔安兩縣訓導事加三級粘克成曾贈與賀壽屏風,這個屏風在葉家家道中落時由葉氏攜至陳家)
  • 盧若騰故宅及墓園
    盧宅為一落四櫸頭形制,外觀簡樸素雅,僅牆規上置有「留庵故居」門匾。主屋(大厝身) 屋脊採圓脊(馬背),裝飾亦簡單,僅明間鏡面牆堵,彩繪有「卍」(萬字)不斷圖形。其墓園位於村後山坡 上,一處前低後高、座西朝東的風水地上。以花崗石材砌築,墓碑碑石頂部直角方正,銘文共分四行,中間二行楷書陰刻,左碑刻一「奉
  • 斗門風獅爺
    斗門風獅爺(118公分,石雕、立姿雄獅)斗門原有兩尊風獅爺:一尊位於該村西北方,宗祠後方榕樹下,高約四十公分,可惜於卅八年(1949年)遺失。現存風獅爺駐守於村郊水尾宮(「靖海堂」)左後側。據《南陳文賢家陳氏家譜》序文解釋「斗門」村名之由來稱:「蓋因我祖居漳(州)時,堂名『拱斗』,遂函承其斗,曰『斗
  • 鄧長壽洋樓
    建於1921年,為新加坡華僑鄧長壽興建,戰地政務時期曾為浯江招待所,現為福建省政府管理使用。
  • 羅厝媽祖公園
    金門烈嶼羅厝媽祖公園臨近九宮碼頭,位在羅厝後山制高點,擁有俯瞰羅厝漁港與烈嶼東東林濱海公園沙灘地的絕佳視野,由福建省政府補助、金門縣政府及烈嶼鄉公所自籌經費興建而成,公園裡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高聳的媽祖石像,可說是羅厝的新地標。這尊媽祖聖像其材質為白色的花崗岩,石象高達9公尺,基座設置三層,第一層八卦
  • 金門城風獅爺
    水泥牆上模樣有些不清楚的風獅爺,是金門最古老的風獅爺。據說金門城四個城門興建後都有立風獅爺,而迴向殿後方有一大一小兩尊,因戰爭緣故,大的風獅爺己不見,小的風獅爺被藏在廟裡,躲過戰火,高27公分、寬16公分,模樣嬌小。
  • 將軍第
    宅第創建人,為清代官至浙江溫州鎮總兵之盧成金(1822-1895年)。盧成金,字維麗,號芬亭,原籍福建南安,幼隨父遷居金門。
  • 泰安宮
    主祀神佛: 聖侯恩主賢聚或稱顏厝,居民有顏姓及盧姓兩部分,明末任兵部尚書的盧若騰即賢聚人。泰安宮初建於明代,舊金門志記載賢聚有侍郎祠,祀故明侍郎王忠孝,並祀明遺老曾櫻、沈宸荃、許吉燝、辜朝荐、徐孚遠、郭貞一等,故亦稱七賢祠,七人皆明末流寓金門之士大夫。今之泰安宮,奉恩主聖侯為境主,並主奉廣澤尊王、保
  • 後浦基督會教堂牧師樓
    西元1922年,歐陽候牧師因舊教堂不敷使用,遂發動興建新教堂之舉,教堂為西元1924年創建當時購買清代舊縣丞署原址的部份土地,興建會所及附設培德小學及幼稚園,乃於1924年落成。1934年六月黃衛民牧師,至南洋勸募,鳩工備材,興建了牧師樓。清末五口通商後,西方傳教士來到廈門與金門,惟初期與舊俗未和,
  • 周安邦古厝
    為周安邦赴日從商後回鄉所建,建於光緒26年(西元1900年)以前。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本體牆身材料正面下緣為石條平砌,上緣為磚花砌,側面為石塊人字砌,採用穿斗式構架,室內雕花繁多華美,具有當地建築風格特點。資料來源:文化部
  • 烈嶼人文風雞
    北風爺或稱北方王,傳為司風之神,立於島向著北方,為鄉民鎮風止煞;相傳北方王即為玄天上帝的化身,因面黑手持寶塔造型,又稱黑面風王,其作用有如風獅爺。與北風爺同一方位向北的風雞,除了面對村口外,差別在於祂處於屋頂外的位置,並獨立接受人們的膜拜。
  • 睢陽府
    金門民間主祀厲王爺的廟宇不少,早期都俗稱為「厲王爺宮」,近代以來,奉祀的寺廟大部分以「睢陽著節」為廟額,蓋因其來自唐代安史之亂時,張巡與許遠死守睢陽城的典故。本廟位在五嶽廟後側,早期此地臨海,故俗稱水門宮,係清初總兵衙署遷治之時,厲王爺也隨城隍廟從金門城分靈後浦,擇地水門建廟之故。之後有奎閣、五嶽廟
  • 安德宮
    安和新村於民國六十年代建成後,村內居民基於「有鄉里著有宮廟」的金門傳統習俗,於是由居民募款籌建這一座寺廟,奉祀雷、金、康三府王爺,位在該社區前側,是社區居民的信仰中心。
  • 烏坵燈塔
    清道光廿年(西元1840年),中國及英國因為貿易不平等爆發「鴉片戰爭」,雖然「鴉片戰爭」在本質上是個「通商戰爭」,但是戰敗的中國因此產生劇變,史學家以此事件作為中國近代史開端。道光廿二年(西元1842年),中英兩國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除了割讓香港之外,中國的通商口岸也從原本的廣州之外再增加了廈門
  • 成功陳氏宗祠
    位於成功64-1號。始建於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己巳年),十二月二十日辰時破土,立向艮向申丑相兼三分,越庚午十月八日興工,十一月二十一日告成,原為二進,位於大東敦,又稱「南方祠堂」,係大宗宗祠,後多有修建。乾隆二十年(1755年)再次修建,將原有二進,在經濟拮据下改為一進,最近一次修建,於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