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Code : 001011
基隆
台北
新北
桃園
新竹
苗栗
台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嘉義
台南
高雄
屏東
宜蘭
花蓮
台東
澎湖
金門
馬祖
旅遊景點
水頭得月樓
金門最著名的古洋樓就是水頭聚落的「得月樓」,是當地最高的建築物,為警戒及防禦盜匪的槍樓,擔負防禦外敵的責任。得月樓是水頭聚落的黃氏家族,長房五樹派下19世的黃輝煌,於民國20年致富後,委由福建南安匠師陳南安承建。得月樓高11.26公尺,牆厚40公分,內部為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共五層空間;地上四層是以
黃天露.黃文東宅
建於1925年,為黃文東至印尼麻里吧板經商,匯款返鄉興建此宅。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本體牆身為斗砌磚牆、石板條砌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建築用料講究、施工精細,保存狀況良好。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擎天山莊公園
擎天山莊公園位於成功村與尚義村的聯絡路口之間。
忠仁廟
西宅和東林之間,原本只有一溝之隔,雖同為林姓,卻並非近親家族。在早期,忠仁廟原本是一座池王爺宮,某次修建時,工人意外在舊牆上隱隱約約出現有關聖帝君的圖像,經扶乩後知道關帝爺有意駐守本宮,於是眾信乃著手為其雕刻金身,與池王爺一起奉為本廟主祀神。
翁贊商、翁贊榮洋樓
翁贊商20歲左右,到新加坡創業,經營新加坡與印尼間的貿易,(其父翁清池於年輕時至印尼的蘇門答臘島發展,後印尼發生大地震而身亡,贊商因此獲得印尼方面物資流通的人脈管道,但清池未將祖業留給贊商,而留給贊商在印尼同父異母的兄弟),將印尼之sago(俗稱西穀米,澱粉類作物)、天然膠樹汁液、椰乾等運往新加坡加
金門明遺老街
位於金城鎮金門城北門遺址旁的明遺老街,相傳在明太祖洪武廿年(西元一三八七年),江夏侯周德興奉命築金門所城,當時「明遺老街」即已開闢,不但為交通要道,也是貨物交易的地方,更是農產、魚產及各民生物資趕集的重要場所,當時可是繁華無比,因此也有「賣菜街」舊稱。這一條古色古香的老街,現已六百多歲,全長有百餘公
東蕭風獅爺
東蕭風獅爺(64公分,石雕、立姿雄獅)據《浯洲蕭氏族譜》記載:東蕭的始遷祖為蕭彥友,與沙尾蕭氏始遷祖彥定為兄弟,於明‧洪武元年(1368年)自晉江岑兜遷入,並以其祖居地名「古榮」為堂號,以「吏部郎中」為燈號。由於本村的位置在沙美之東,故以「東蕭」為村名,以便和住在沙尾的蕭氏兄弟區別。另有一個說法是:
安岐風獅爺
安岐風獅爺(378公分,泥塑,立姿雄獅)明‧隆慶二年(1568年)的《滄海紀遺》並無安岐之名,清道、同年間的《金門志》寫作「後岐」。舊時安岐與西堡、中堡間原有一大湖泊,原稱之為「湖尾湖」,之後也稱之為安岐湖,本村是由許多姓氏聚居的聚落,其中周姓、林姓係同姓源,始祖原居陝西岐山,先後播遷來到金門,故將
慈堤
在金門西北邊的慈湖,最有名的就是慈湖落日了。原本不太知道慈湖那麼大一個,到底要在哪個位置看落日好,不過地圖上的路邊,標示著觀海平台順便附註著(慈湖落日),那看來不用懷疑,就來這就對了。
慈德宮
慈德宮位於金沙鎮後浦頭榮湖畔,創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係該村先賢黃卓科往南洋勸募後,攜資回鄉所建。慈德宮奉祀明代先賢黃偉(黃逸叟,汶水人)。金門民間有關他和許獬的傳說很多,兩人以「文章許鐘斗,品德黃逸叟」並稱,兩位都是有明一代金門最具盛名的人物之一。
后浦頭風獅爺
后浦頭風獅爺(46公分,石雕、蹲距)供奉於小浦頭「川德宮」前卯月池畔,通體深藍的后浦頭風獅爺。風獅爺約莫三十六、七年(1947-48年)時,自「他村迎請」而來。不過,原本獅身彩繪,眼珠黑白分別、牙齒平整雪白,頂著一顆「紅鼻子」,模樣還蠻可愛的。重新彩繪過的獅身,略顯猙獰,說真的「千萬不要一個人晚上看
陳振芳古厝
陳振芳出生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其父陳詩落曾任金城鎮總兵署基層兵員(嘉慶十四年曾隨邱良功圍剿海盜蔡牽行動),並娶同村鄉紳葉幹亭孫女為妻(當時葉家有船隊往返台金間經商,在葉幹亭五十歲壽辰時,臺灣嘉義學教諭前管寧德詔安兩縣訓導事加三級粘克成曾贈與賀壽屏風,這個屏風在葉家家道中落時由葉氏攜至陳家)
許金鐘洋樓
建於1993年,為許金鐘於後浦南門的「同安碼頭」經營「協德船頭行」,往返廈門、漳州、集美、石尾,買進閩南進口貨物在金門販賣,致富後所建。
仰峰宮
仰峰宮位於吳厝村前交叉路口,據村民傳言本廟始建於唐代,緣於牧馬侯陳淵在豐蓮山牧馬,距此不過一里之遙,今廟左方數十公尺處留有一口藥井(又稱恩主公井)。主奉吳氏真人係吳厝吳氏村民之祖佛,為島上名醫,斯時浯島初闢,兵士初至,吳真人濟世救人,名揚人間,曾封授吳府千歲。本廟於民國二十五年及三十九年兩度重修,七
魯王墓園
位於金門城東門外,民國七十二年十一月經黃典權及王啟宗兩位教授的監督發掘,考證出是宋代朝廷大臣眷屬之墓。此墓的建造年代,最早應當在宋神宗元豐年間,相當於西元1078年至1085年間。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成功陳氏宗祠
位於成功64-1號。始建於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己巳年),十二月二十日辰時破土,立向艮向申丑相兼三分,越庚午十月八日興工,十一月二十一日告成,原為二進,位於大東敦,又稱「南方祠堂」,係大宗宗祠,後多有修建。乾隆二十年(1755年)再次修建,將原有二進,在經濟拮据下改為一進,最近一次修建,於民國
金門海濱休閒公園
「金城海濱休閒公園」位於浯江溪出海口處旁,原本是堆置垃圾的地方,此座公園的縣府團隊決定將這個垃圾場改建成公園,與公園相鄰的省政府及金城國中,共同建構一個最美麗的海濱公園。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
創建人為僑居印尼的陳厚仲於1936年花費12,000元,聘請大陸籍司傅興建,在早期,國軍也將這裡作為指揮場所,後來又轉換成軍醫院。
太湖遊憩區
太湖遊憩區是指以太湖為中心的公園,具有珍貴歷史意義的八二三戰史館亦涵蓋在內,共佔地約45公頃。
洪合淵宅
建於1930年。洪家兄弟於1920年代至印尼經商後返家,於後浦興建洪合淵、洪合剩、洪合達3棟民居,日本時代為日軍佔用,駐紮憲兵,1949年國軍進駐,後租用為救國團金門總部,至解嚴1992年才撤離歸還。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本體牆身材料為斗砌磚牆、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洪氏3兄弟的宅邸,共同組成
無名英雄塑像紀念碑
無名英雄的塑像在一九五三年建立於榜林村北側的圓環正中央,那裡也是中央公路太武山到金城必經的路段,一名右肩肩槍、頭戴鋼盔、背包的英勇士兵。
邱良功古厝
這棟建築乃為邱良功祖厝,位於金城鎮浯江街中段,屋中尚存有方形銅鏡一面,另有雕龍聖旨石二塊,高六十一公分、寬八十五公分,所刻聖旨二字每字十二公分見方,據傳係良功顯貴封爵,皇帝聞其家屋簡陋,賜建爵府,故贈予聖旨石二塊,預備置於府第大門前坊,建築物為一落四櫸頭+左突歸+牆規。
太湖榕園
太湖為一人工淡水湖,於民國55年開鑿,面積約為36公頃,是金門規模最大的水利設施。湖面有二座小島,綠意蔥蘢,小道、涼亭點綴其間,為單調的湖面點出活潑生趣;由中正紀念林前有小徑直達湖心小島,靜坐島上涼亭,磅礡太湖與清潭之美盡入眼簾,感受格外悠閒。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1995 - 2025
HOHO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