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三地門工藝步道
    進入三地村的棋盤巷弄裡,在民國91年,全村居民共同創作全長453米的工藝之道。用現代工藝創造的生活之道,融合傳統思維,在步道上呈現出三地門的工藝。1212塊瑰麗的陶板是由部落裡的老人和小孩共同繪製。行走在工藝步道上,等於巡禮串連部落的工藝坊。由「峨格工作室」為起點,峨格本人喜歡把想法作立體的表現。參
  • 屏東豐田老街
    豐田老街就位於屏東縣內埔鄉的新中路,這條老街在過去是豐田村最繁榮的商圈。豐田村是從十八世紀中葉所發展起的古老村落,在豐田老街一帶,有許多巴洛克風格的西式洋樓井然有序的矗立著,進而逐漸形成長期的聚落生活,可說是少數以村落型態出現的街道景象。至今,豐田老街仍然保留大約70%的古厝建築,這裡除了被六堆客家
  • 墾丁沙灘玩水 ▶ 南灣沙灘遊憩區 ▶ 墾丁最受歡迎的沙灘之一 親子玩沙、踏浪好去處
    雖然暑假過完了,但天氣依舊熱呼呼,來墾丁戲水迎接南國的熱情與活力吧,好想念墾丁的悠閒與美景啊 來到墾丁必衝海灘..所以儘管到民宿CHECK IN後時間已晚,我們還是直衝沙灘,墾丁知名的戲水景點還不少,以往我們大都是到白沙灣比較多,這回改來人潮爆炸多的南灣沙灘遊憩區
  • 統埔琉球民墓
    統埔琉球民墓又名琉球藩民墓,該墓起建於西元1871年(清同治10年),當年,有兩艘前往那霸朝貢的船隻,在回程途中,遇到颱風侵擾,幾天之後,船隻擱淺在恆春的八瑤灣,共有66名船員上岸避難,不甚誤闖原住民領地,加上語言不通的關係,與當地的排灣族民發生嚴重衝突,其中54名琉球人慘遭殺害,後被安葬於統埔村。
  • 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位在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佔地廣達82.65公頃,參觀區域主要分為馬卡拉彎、巴拔谷灣、塔瑪麓灣、娜麓灣、富谷灣等五區,分別展示九大原住民族的特色文物、傳統建築及歌舞文化,具體呈現原住民的生活原貌,是一處藏身山林的原住民文化博物館。 馬卡拉彎區是遊客進入園區的第一站,主要的設施是行政
  • 根源自然生態休閒農場
    「貴地有人來。」這是豎立在根源自然生態休閒農場內的迎賓牌,貴地當然非指地價,而是一處以自然農法用心維護的珍貴土地。根源農場主人希望來到這裡的每一位遊客,都能盡情享受自然十足的農場生活,像是嗅聞自然無害的有機泥土、品嚐自然香甜的碩大果實、看看自然活潑的健康動物、欣賞自然伸展的繁茂植物,也順帶對有機農業
  • 客家文物館
    客家文物館位於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採客家最有特色的「圍籠屋」建築格局,是深具客家原鄉風貌的建築形式;室內分為客家移民墾拓展示區、客家農村生活展示區、客家生活面面觀、客家文化與傳承展示區等主題空間,並設有客家文物典藏館、視聽館、特展區及表演場,走訪一趟客家文物館,即能體會客家族群褒忠敬義、崇祖尊賢、勤
  • 枋寮自行車道
    路線經枋寮漁港→F3藝文特區→水底寮古厝群→綠色碼頭→李家古厝→石頭營敬字亭
  • 高樹元氣館
    高樹元氣館於2004年10月成立,是經濟部與文建會興建的「屏東縣地方產業交流中心」。館內除了設有「高樹主題館」,介紹屏東的風土人情、旅遊景點,還有許多農特產品的展示及販售。
  • 八大森林遊樂園
    八大森林樂園是一處充滿浪漫風情的主題樂園,在獨特的森林國度裡,以「七界精靈」之名精心規劃七個主題區,每一項主題都希望遊客在遊憩當中也能獲得許多自然界的知識,以增加生命的體驗與能量,同時隱喻著,這七族精靈與人族最後終能共同創造一座幸福森林,也就是八大森林樂園的由來。 七界精靈族群分別是代表能量與活力的
  • 安坡部落
    位於三地門鄉的安坡部落,是個可以享受各式黛綠奇岩與激流共舞,讓緊壓的心境當可得到舒緩,煩躁的情緒當可得到平撫的仙境。穿過青楓隧道,即可進入沿山公路路旁的安坡部落。據當地耆老說,他們的祖先一百多年前,從對面的山頭大社村遷移至此,到了日據時代大約有六十多戶聚集,當時的日本警察即為村落取名為「安伯加」,直
  • 蜻蜓雅築
    蜻蜓雅築唯一美食餐廳座落於青山綠野、風景優美的屏東縣三地門鄉,自 1983年成立迄今已超過二十個年頭,負責人施秀菊老師,除了對傳統原住民族特有文化資產~琉璃珠有著深層的研究外更是進一步創新與帶領在地 產業發展,並結合三地門的自然景觀和排灣族的原住民文化特色,朝向人文藝術、部落美食的主題餐飲來營造特色
  • 苦伕寮公園
    苦伕寮是鐵路功夫(技藝)工人休息、放置工具與上班派工的地方,鐵路局稱之為「道班工房」。林邊苦伕寮位於林邊車站北方,為鐵路局編號第129號。建於日治時期(1940年),為木造日式黑瓦建築。1945年被美軍炸彈夷平。旋即重建,一直使用到民國84年。原道班房被炸重建,迄今已有50年的歷史,樑柱、牆壁、屋瓦
  • 津山觀光休閒農園
    津山觀光休閒農園位在大津瀑布的山腳下,是一個風景優雅靈氣充滿的地點,陣陣玉蘭花香不時從農場內傳出。早期由農林廳輔導設置觀光果園,加上位置就在大津瀑布風景點旁,早期荔枝的產期有提供遊客採收,但近來農園轉為經營休閒農園經營提供露營及住宿。目前農園由歐場長和他的老伴共同經營,園區內以生產荔枝、玉蘭花為主,
  • 中澳沙灘
    位於琉球嶼東北側,是一處最適合海泳、戲水、海釣以及其他的海濱遊憩活動,為琉球嶼主要天然沙灘之一。本區潮間帶及亞潮帶係由珊瑚礁及貝殼碎屑所形成的海積地,為一帶狀的貝殼砂沙灘,左側有著迎風望海的寬敞的涼亭,右側凸出的海岸地長堤為釣客海釣的區域,常見釣客背著魚簍,裡頭裝著各式各樣的海魚與熱帶魚。本區可觀察
  • 大潭濕地
    大潭濕地生態公園位於大鵬灣東北方的位置,臨台17號省道,為大潭社區南緣,此區地勢較為低漥,容易淹水,故將此區規劃成生態式滯洪池結合人工濕地的處理系統;當雨季時可發揮滯洪功能,非雨季時則可以處理大潭社區排出之家庭污水、養殖廢水及台17號省道之非點原污染及部分大鵬里之家庭污水。 濕地公園佔地6公頃,全區
  • 香蕉灣生態保護區
    早期的鵝鑾鼻到墾丁之間的海岸地帶,曾經生長著茂密的海岸林,後來由於人為開墾以及種植瓊麻的關係,林相幾乎被破壞殆盡。直到民國71年將此區域規劃為生態保護區後,才逐漸恢復舊觀。香蕉灣生態保護區,全區被26號省道切割成北段與南段二個區域,南北二區的地形景觀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 北段是由更新世隆起的高位珊瑚
  • 關山夕照
    關山別名「高山巖」,位於恆春半島西南方,由隆起的珊瑚礁石所組成,海拔約152公尺,由於地勢居高臨下,東可遠望龍鑾潭,西可俯瞰濱海紅柴坑,南可掃視白沙灣優美海岸,北可眺見大平頂臺地,所處位置的確得天獨厚,將四周美景盡覽眼底,尤其晚霞夕照,更使關山坐擁南臺八景的美名。 每個清清朗朗的向晚時分,在關山,必
  • 多仔坪潮間帶
    小琉球潮間帶是當地相當受歡迎的生態LIVE秀,白天夜晚所演出的節目五花八門,一個月有幾天退潮時間落在晚上,漆黑夜,挨著月光和手電筒餘光,往茫茫大海探險有種說不出的驚險刺激。晚上能見度雖然差了點,不比白天清楚可見,但在半輪明月下拜訪潮間帶,望著灰濛濛波光和珊瑚礁岩黑影,聽潮汐潺潺流動,漫步潮間帶礁石上
  • 桃花源
    桃花源是瑪家鄉的後花園。在海拔1,077公尺,雲霧飄渺的山巒裡,佔地約2甲地,種植很多桃樹、紅肉李樹、杏樹、野百合,視野非常優美。 為何以「桃花源」作為地名?先談談一則桃杏的情愛故事。桃花源主人潘永福先生在自家山坡地種植了很多桃樹,好不容易照顧到可以結實累累的程度,卻被一群沒有出資本的股東(猴子)給
  • 三地門文化館
    位於三地門鄉中山公園裡的三地門文化館,是三地門鄉公所打造,文化館所在位置,是日據時期流傳下來的神社。目前委託地磨兒文化產業藝術協會經營,可說是三地門藝術工藝展售的窗口,館內規劃有「文物展示區」、「視廳室」、「交誼廳」和「觀景臺」,還有座有著巨大老鷹雕塑的部落廚房,集聚了當地的藝術創作和產業,充分展現
  • 喜樂發發森林公園
    位於屏東縣來義鄉丹林村的喜樂發發森林公園,原是一片荒棄的林班地,後經全體社區居民的努力整頓下,將雜草叢生的荒地蛻變為賦有排灣族文化特色、而且呈現綠意盎然景象的公園地,並以排灣族語「喜樂發發」為名,帶有「團結合作、奮發向上」的期待。 排灣族擁有豐富美麗的文化資產及歷史傳說,不論表現在雕刻工藝、手工編織
  • 竹田驛園
    興建於1940年的竹田車站,是南迴鐵路枋寮線碩果僅存的木造火車站,它是一座仿西洋風格的建築,在營運量逐漸下降的情形下,臺灣鐵路局原本決定拆除,但在當地居民及藝文界人士的積極努力,終於獲得保存,經過重新改造後,納進周邊具有歷史年代的建築一同劃為文化保存區,並命名為「竹田驛園」。 竹田驛園所保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