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大佳碼頭-圓山仔
    大佳碼頭位於圓山基隆河左岸,圓山昔稱圓仔山,是大龍峒地形上的龍頭之地,由於基隆河流經,過去曾是海水進出的湖沼地區,經過開挖發掘的圓山遺址及貝塚,證明當時先民生活的位址。緊依著圓山的劍潭之地,因國姓爺鄭成功插劍水潭取水而得名,日據時期日人曾於今圓山飯店旁忠烈祠西側之地,興建臺灣神社及神宮外苑花園,由此
  • 原周進春茶行
    建築物位於清末大稻埕城隍廟前街與洋人居留地區之交界處,前有舊大排水溝及道路(現已加蓋為西寧北路),通往大稻埕碼頭,目前保存之紅磚造製茶工場為早期該區域重要之漢人茶行商業之重要「精製茶工場」遺跡,與昭和年間後續興建洋風棧房(倉庫),見證記錄了進春茶行之演變。原周氏「進春茶行」創辦人周卯先生來台後,於1
  • 中強公園
    位於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5段150巷內,於象山捷運站2號出口旁,早年原屬於軍方設立的靶場,嗣經靶場遷移,這裡才開闢成公園,是沿著象山山腳而建的長條型公園。公園內老樹成蔭、鳥語花香,成為許多早起民眾的晨跑地點。中強公園最具特色之處在於,它是臺北市區內唯一可發現樹蛙蹤跡的地點,臺北樹蛙是台灣特有的保育類動
  • 夢想起飛
    作品是一位活潑可愛造形的小朋友,充滿喜悅心情,手持泡泡瓶與泡泡圈,正大口噴出一個接一個泡泡,飛向天空。泡泡飛升到天空化為無形,我們吹著它的時候,心中多麼希望,泡泡吹得很大,飛得遠遠的,而且是不會消失、破掉的,會隨著風在空中飛舞,佈滿天空,飛過校園,飛過對面街道,飛向天空,飛過都市飄過海洋,到達心中心
  • 臺北藝術大學
    位於關渡山頭的台北藝術大學是一個沒有圍牆的大學,擁有俯瞰關渡平原的遼闊視野,獨樹一格的校內建築,沿坡而上,校舍則採紅磚、灰牆與黑瓦屋頂,並加上裝飾的線條。而校園內也不乏綠草、蜿蜒的散步小徑,隨處可見的裝置藝術品打造出特殊的風格意象。校園裡的寶萊納餐廳、達文士餐廳,更是觀看夜景的絕佳場所。在這裡,不管
  •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你知道天文的奧妙嗎?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半圓形的建築物是全天域劇院,直徑35 米,外表覆蓋金黃色面板,是一個顯目的地標,裡面有東南亞最大的宇宙劇場,可容納325人,以IMAX系統放映全天域電影、德國ZEISS星象模擬系統、180度半球型銀幕、傾斜25~30度的座椅,在觀賞影片中彷彿身歷其境般,看
  • 松山奉天宮
    「松山奉天宮」俗稱「天公廟」供奉主神為玉皇大帝。松山奉天宮始於民國四十三年,由松山耆老溫金波、劉永浩等籌資建廟,供奉玉皇上帝等眾神聖,適本地永吉路開安宮五年千歲,於民國四十八年間,自雲林褒忠馬鳴山鎮安宮分靈松山五分埔,尚賃屋而棲,因香火鼎盛,信眾多難以容納,地方人士有鑒於此,乃商請溫、劉等耆老同意,
  • 周氏節孝坊
    三級古蹟「周氏節孝坊」,位於北投區豐年路一段三十六號前,係為表彰周氏而建。周氏名絹,生於清乾隆五十三年〈西元一七八八年〉,卒於道光二十六年〈西元一八四六年〉。早年喪夫守節撫孤,侍奉翁姑至孝。其堅貞事蹟,經禮部職名閩浙總督劉珂等於道光三十年〈西元一八五0年〉題准建坊。坊成於咸豐十一年〈西元一八六一年〉
  • 光隙
    流水潺潺在光線的折射流動下,波光淋漓產生光隙變化,讓波光定格在瞳孔中殘影暫留在捷運水泥柱上,流水光隙的意象化解沉靜生硬的水泥建物,將水的虛實光影化作現代都會自然風景。
  • 急公好義坊
    急公好義坊,位於二二八紀念公園南側。清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臺北府淡水縣貢生洪騰雲,因臺北府城建造考棚行署,捐獻田地銀兩有功,巡府劉銘傳奏請建坊獎勵。清光緒十四年〈西元一八八八年〉坊成,知府雷其達、教授馮夢辛、知縣汪興褘、教諭蔣學瀛等聯題,崇其功德。坊原立於今之衡陽路,故舊稱其處為石坊街,日人
  • 思想的轉動 Bent of Mind
    以人臉與腦殼外形並置,形塑成半抽象之外觀,遠看似一抽象扭轉而上的雕塑作品,近看卻有人臉側面輪廓形狀。堆疊產生的線性在作品中變成速度的隱喻,飛快的速度讓人體抽象化,飛快的思緒則是創意轉化的動力。
  • 東門-景福門
    東門又稱景福門,是臺北城通錫口(今松山)的孔道,因同時朝向臺灣北部的重要口岸基隆,負有防禦重任,極具國防的重要意義。當時城內通往東門的「東門街」,就是今天的凱達格蘭大道。如今由於它正位在總統府前,成為許多集會遊行的隊伍必經之處,也為東門帶來了無數上鏡頭的機會,可以說是全臺灣人最熟悉的一座城門,也儼然
  • 草山御賓館
    市定古蹟「草山御賓館」位於陽明山中山樓旁,原是日治時期為接待日本裕仁皇太子來臺而興建,建造年代約為一九二三年前後,裕仁在一九二三年來臺巡視時即停留於此。光復後此地並曾短暫作為蔣公來臺的第一個住所,其後則長期作為孫科院長之官邸。草山御賓館位於山谷之中,環境相當優美且幽靜,建築物屬於一種日本式與西洋式小
  • 帝國生命會社舊廈
    原為日據時期保險公司帝國生命會社辦公館舍,初建於1910年代,為有尖塔之形式,但後來遭蟻害,乃於1930年代再行改建,捨去尖塔。光復後轉由外交部、台灣銀行等機關使用。這座建築採用折衷主義的設計,外觀使用淺色面磚,用以襯托其高貴幽雅之個性,可列為1930年代辦公大樓的代表。
  • 內湖媽祖聖母殿
    早期來台開墾的先民看見眼前內湖區環山路一段、二段在群山之下,故稱呼為"山下"亦即台語"山腳"之意,所以說內湖路一段411巷及二段以北至環山路一段、二段,就是內湖的一個角落,那內湖『山腳角媽祖』,就是供奉在這個角落的一尊『媽祖』。每逢農曆3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會固定舉辦慶祝媽祖誕辰的繞境祈福儀式,以及碧
  • 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
    林安泰古厝初建於1783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這棟傳統閩南風格的單層2進4合院,是依照民間地理風水習俗而建造的,其屋脊結構採一條龍的單脊做法,以燕尾曲線呈現自然柔和的風貌;外埕舖有紅普石,是當時大陸商船來臺,為避免船身不穩,置於船底作壓艙之用,又稱為壓艙石,它的優點是不長青苔、防滑。材料上大
  • 陽明山溫泉區
    陽明山舊稱草山,因紀念明朝學者王陽明而改名為陽明山,它是臺北的都市後花園,位居近郊,是大家很方便就可以遠離塵囂,休閒的好去處。由於它位居火山地帶,特殊的火山地形及地質構造,造就了這一區的溫泉景觀。陽明山溫泉大致可分為4個區域:陽明山國家公園周邊、冷水坑、馬槽及火庚子坪,由於地熱運動頻繁,這4個區域溫
  • 胡適紀念館
    胡適是提倡自由主義的先驅,在思想上受到赫胥黎與杜威的影響,自稱赫胥黎教他怎樣懷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樣思想。畢生倡言「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言必有徵」的治學方法。曾任駐美大使、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此胡適紀念館原是他晚年回臺灣就任中研院院長的南港住宅(1958-1962)。1962年2
  • 碧湖公園
    碧湖公園面積約有13.1公頃,鄰近國立戲曲專科學校,園中有座大埤湖,面積約7公頃,昔日為農業灌溉用的蓄水池塘,76年改建為公園,之後便成為周邊居民休閒場所。園中有中式之涼亭、九曲橋及環湖步道等設施,湖岸周邊植有柳樹、落羽松、白千層、阿勃勒、鳳凰木、扶桑、杜鵑、 矮仙丹,春夏季節有繁花盛開,加上湖光山
  • 芝山公園
    位於士林區至誠路一段與雨聲街交叉口,偎依雙溪河畔,是座充滿綠色生態與文化史蹟的大型自然公園。其名稱由來為清康熙年間,福建漳州移民於淡北、士林一帶墾居,因公園地形與福建漳州境內芝山形勢相當因而得名。該公園至少包含大坌坑文化、芝山岩文化、圓山文化、植物園文化等史前文化,及清代、日治及國民政府時期等歷史文
  • 天母白屋
    建築完成日期一九五三年。一九五O年代美軍駐台期間興建之房舍。
  • 火焰之舞 The Dance of Flame
    火在藝術品製作過程,其實已經呈現新生命再生的壯麗,火的破壞性,出現能量漲潮的擴大張力。關於垃圾,火的燃燒提供物質還原的迷人機制,火就像舞蹈家、演說家、政客或詩人,「火焰之舞」——如鳳凰再生。
  • 公賣局球場
    1961年啟用,原為露天籃球場,1965年改建為室內體育館。屋頂由大跨距鋁架建構成全開式穹頂,平面以四方形為基礎,觀眾席可容納2500人,屬於半圓式體育館,為民國50、60 年代最熱門的運動場,除了籃球賽,桌球、排球、合氣道、空手道,以及拳擊比賽都在此舉行,第一屆威廉瓊斯盃也在此開打。1960年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