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

  • 南港瓶蓋工廠
    南港瓶蓋工廠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路2段13號,因具歷史文化價值及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符合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4款評定基準,於2015/4/29公告登錄「南港瓶蓋工廠」為臺北市歷史建築。日據時期(1943年)由日人宇平組設立的「國產軟木工業株式會社」,臺灣光復後由臺灣省專賣
  • 五分吊橋
    為臺北市區基隆河少數現存之吊橋遺址。 吊橋之設立係作為早期內湖地區運送煤礦之交通要道,其遺址乃地方產業發展之歷史見證。 該吊橋為內湖區跨越基隆河最早的一座煤炭運輸專用吊橋,吊橋橋面已於民國60、70年間拆除,目前只殘留北河岸的橋柱。其構造為RC,大體尚完整,以2柱及2樑組成,其中有半圓拱樑,柱之下端
  • 草山水道系統
    草山水道系統約為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二年創建。本系統為日據時期因應台北人口急速成長,必須開發新的水源,日人經勘查草山地區三處水源時,在考量水質、水溫、水量、穩定性及無硫磺污染等因素後,決定採用第一、第三水源;這兩處水源,水質純淨甘美,無需過濾、沉澱等處理,經加藥後即可直接飲用,是全台灣最優良的自來水系
  • 雙溪生活水岸
    從陽明山國家公園發源的雙溪,流經東吳大學之後,轉往公路北側,河濱綠地公園也由此綿延展開,河濱自行車道順勢闢建於左右兩岸,成為臺北市河川單車路往中,最貼近住宅區也維護得極為完善的短小精緻路徑。景色優美的雙溪河畔,引領平日生活繁忙的都市人,找到一條解放疲憊身心的綠色隧道,由雙溪左岸在銜接百齡橋右岸自行車
  • 大稻埕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俗稱大稻埕媽祖宮,供奉天上聖母,即俗稱的媽祖或天后,是航海的守護神,與法主宮、霞海城隍廟共稱大稻埕三大廟宇。正門上的對聯寫著:「第一門開觀音山拱秀,數千艇聚奎府水流輝」,點出慈聖宮位址今昔之變遷。同治五年(西元1866年)時,慈聖宮原本建於今日的西寧北路和民生西路交界處,廟前正是貿易對渡
  • 錫口
    松山地區於乾隆年間,古名為「錫口」。位於松河街四號水門處之錫口渡口,自古以來即為南北通商、貨物集散之地,曾繁華鼎盛為松山地區錫口文化發展精華之起始港口。民國98年臺北市政府為延伸藍色公路航線,於12月15日完成錫口碼頭之興建,並整修周邊護岸及親水步道整體景觀,並串連錫口碼頭與基4號疏散門間之人行步道
  • 臺北藝術大學
    位於關渡山頭的台北藝術大學是一個沒有圍牆的大學,擁有俯瞰關渡平原的遼闊視野,獨樹一格的校內建築,沿坡而上,校舍則採紅磚、灰牆與黑瓦屋頂,並加上裝飾的線條。而校園內也不乏綠草、蜿蜒的散步小徑,隨處可見的裝置藝術品打造出特殊的風格意象。校園裡的寶萊納餐廳、達文士餐廳,更是觀看夜景的絕佳場所。在這裡,不管
  • 大旅行時代
    在此交通便捷的時代中,旅行不再是終生之夢,而是隨時可以完成的目標。在人們旅行的過程中,旅行箱是親密、不可或缺的物品。本設計擷取旅行箱所發散出的旅行意象為表現形式,這個被誇大的旅行箱猶如放大數倍的夢想,裝滿著快樂出發或歸家的感受,亦宣示著「大旅行時代」的到臨。在此大旅行的時代中,每個人都是生命的旅者,
  • 七星山系-天母古道親山步道
    天母古道親山步道天母古道親山步道穿越士林華岡地區的西北山坡,也是紗帽山南邊的鞍部,屬於早年魚路古道的後段,涵蓋華岡至天母間的數條步道,沿著大水管構築,潺潺溪水、原始林相,步行其間,讓人倍覺涼爽舒適。步道還可順遊經翠峰瀑布至猴洞產業道路的「翠峰步道」,夾峙在山間林蔭中,走起來特別涼爽舒適。天母古道曾經
  • 潘宮籌墓
    潘宮籌先生為清代台北盆地漳州移民之領袖人物,居於今士林一帶。清末因漳泉械鬥,士林舊街被焚毀,潘氏家族乃率領漳人移居下樹林,並規劃新市街,以媽祖廟慈誠宮為中心,四周闢建市街,為今天士林市街奠下基礎,貢獻頗多。潘宮籌墓位於士林近天母之山區,依山而建,俗稱烘爐穴之風水地,形勢頗佳,在清同治九年立墓碑。潘宮
  • 原周進春茶行
    建築物位於清末大稻埕城隍廟前街與洋人居留地區之交界處,前有舊大排水溝及道路(現已加蓋為西寧北路),通往大稻埕碼頭,目前保存之紅磚造製茶工場為早期該區域重要之漢人茶行商業之重要「精製茶工場」遺跡,與昭和年間後續興建洋風棧房(倉庫),見證記錄了進春茶行之演變。原周氏「進春茶行」創辦人周卯先生來台後,於1
  • 松山奉天宮
    「松山奉天宮」俗稱「天公廟」供奉主神為玉皇大帝。松山奉天宮始於民國四十三年,由松山耆老溫金波、劉永浩等籌資建廟,供奉玉皇上帝等眾神聖,適本地永吉路開安宮五年千歲,於民國四十八年間,自雲林褒忠馬鳴山鎮安宮分靈松山五分埔,尚賃屋而棲,因香火鼎盛,信眾多難以容納,地方人士有鑒於此,乃商請溫、劉等耆老同意,
  • 芝山巖惠濟宮
    在惠濟宮的山腳下,可以看到一個像草原的廣場,上面有著模型的羊群,好像先民在這裡放牧一樣。循著階梯向上,經過林間,昏暗的感覺,旁邊的岩壁上長著青苔,具有古意,在途中經過一個石頭拱門,是芝山的歷史遺蹟,在其後會發覺道路開闊許多,過一個彎,豁然開朗,平坦的路面,與先前的感覺截然不同,惠濟宮,就座落其間。
  • 碧山露營場
    內湖「碧山露營場」位於內湖區大崙尾山麓之碧溪產業道路上,是一處可容納250人露宿的露營場,是臺北市僅有的2處露營場地之一,也是全國少有的免費露營場。碧山露營場大致分為三個區域:森林步道、露營區和遊憩活動區。碧山露營場森林步道區內,有長約1公里的棧道,來回行程約半小時,徜徉在碧山蒼翠的樹林內漫步,閒雲
  • 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
    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台北找茶園)是南港最新的地標,距離南港市區不到20分鐘的車程,園區環境優美,並且於周末舉辦各種茶葉推廣體驗活動,例如:茶葉品鑑體驗、手作植物DIY、英式下午茶、日式茶道體驗等活動,擔負南港茶山的遊憩與茶葉文化推廣重任。示範場內部設有製茶機械展示教學室、茶文物特展室、茶葉活動實習教
  • 白榕蔭堂墓園
    白崇禧將軍為民國時期重要的軍事家,以足智多謀聞名,素有「小諸葛」之稱,從北伐、抗日戰爭到國共內戰都建立重大戰功,並曾任中華民國第一任國防部長民國36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期間,白崇禧將軍受蔣介石總統之命以國防部長身份來臺宣慰,揭示二二八事件善後處理原則,包含從寬處理、禁止濫殺、公開審判、不得逮捕學生、緊急
  • 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
    林安泰古厝初建於1783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這棟傳統閩南風格的單層2進4合院,是依照民間地理風水習俗而建造的,其屋脊結構採一條龍的單脊做法,以燕尾曲線呈現自然柔和的風貌;外埕舖有紅普石,是當時大陸商船來臺,為避免船身不穩,置於船底作壓艙之用,又稱為壓艙石,它的優點是不長青苔、防滑。材料上大
  • 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
    台灣府城門-小南門:小南門為台北府城五城門中最為小巧,構造與形式皆不同於其他諸門。不像其餘4個城門是封閉、肅殺的碉堡一般為精美的樓閣式城門造型,流露出秀麗、親切的味道,十分特別。台灣府城門-北門:北門名承恩門,城郭額銘「巖疆鎖鑰」四字。位置在今天於忠孝西路、延平南路、博愛路、延平北路及中華路交叉口,
  • 大佳碼頭-圓山仔
    大佳碼頭位於圓山基隆河左岸,圓山昔稱圓仔山,是大龍峒地形上的龍頭之地,由於基隆河流經,過去曾是海水進出的湖沼地區,經過開挖發掘的圓山遺址及貝塚,證明當時先民生活的位址。緊依著圓山的劍潭之地,因國姓爺鄭成功插劍水潭取水而得名,日據時期日人曾於今圓山飯店旁忠烈祠西側之地,興建臺灣神社及神宮外苑花園,由此
  • 陽明山夜景
    陽明山的夜景在臺北市頗負盛名,隨著仰德大道直上,沿路都可欣賞到臺北市夜晚燦爛星空與閃爍燈海相映的景象,觀賞夜景的好地方還包括白雲山莊、竹子湖觀景台、永公路前、林語堂故居,及繞過陽明山公園往頂湖或北投地區之處。另外,二子坪遊憩區、擎天崗由於視野遼闊,一望無際,也十分適合觀星賞月。極具代表性的則是文化大
  • 光隙
    流水潺潺在光線的折射流動下,波光淋漓產生光隙變化,讓波光定格在瞳孔中殘影暫留在捷運水泥柱上,流水光隙的意象化解沉靜生硬的水泥建物,將水的虛實光影化作現代都會自然風景。
  • 陽明山美國在臺協會
    1.本區建築係民國50年初期興建,為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係現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的前身)之職員宿舍,具有歷史及時代意義。2.建築形式為流行於1950─60年代之洋式住宅,具有幾何形式牆、版面、大面開窗,及美式草原建築風格特徵。3.本區建築(含囊底路)所形成之區域完整、整體環境優美,具有保存價值。
  • 內湖路統制倉
    本建築為日據時期制式之規格糧倉建築形式,當時日本在台灣各郡、街建立許多統一型制「統制倉」,其尺寸為25公尺×12公尺。本建築見證內湖地區發展歷史,反映日據時期歷史文化背景,位居內湖庄早期發展政治、經濟中心位置,具歷史記憶之價值。此區域為早期內湖政經發展中心,周邊有市定古蹟「內湖庄役場會議室」及歷史建